作者:陈斌
时间:2025年8月22日
|前言|
如何扮演好这5个角色?
(...)
那么,作为男人,我们该如何扮演好这五个角色呢?
谈到家庭教育,我们常常更关注“教”的方法——比如如何辅导作业、如何树立规矩、如何讲道理。
陈斌老师在《青少年实操班》进行发言
但实际上,父母自身的角色, 才是最鲜活的教育示范。尤其是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的多重角色,就像一本无声却厚重的教科书,悄然塑造着孩子对“责任”“情感”与“人格”的认知。
好儿子、好老公、好爸爸、好兄弟、好男人——这五个角色从来不是彼此孤立的标签,它们相互交织、彼此支撑,共同构成了家庭教育中最温暖、最坚实的底色。
陈斌老师和一同参加“父亲节”活动的老师合影留念
第一个角色:好儿子
(...)
让孩子看见“感恩”的模样
对父母的态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情感示范”。
男人对父母的耐心——是陪老人唠家常时放下手机的专注;是记得父母爱吃的菜时的细心;是在和父母产生意见分歧时先低头的包容......这些细节从不是“私下事”,孩子会坐在一旁默默看在眼里:原来对给予自己生命的人,要这样心怀柔软。
陈斌老师在“父亲节”活动现场与纪琼院长合影留念
有位朋友说:“我现在给父母买东西时,儿子会主动帮忙拎袋子,还会奶声奶气地问‘奶奶会不会喜欢’。这不是刻意教的,而是我常年陪父母散步、逢年过节雷打不动回家吃饭的习惯,在孩子心里种了籽。”
回归感恩的天性,永远感恩父母。
——王纪琼
“好儿子”的角色,从不是嘴上“你要孝顺”的说教,而是用行动告诉孩子:感恩不是口号,是把“我在乎你”藏在每一个日常里。
第二个角色:好老公
(...)
给孩子筑造“安全感”的根基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而男人作为丈夫的角色,直接决定了这根“针”稳不稳。
家庭就是鱼缸,夫妻就是水,孩子就是小鱼。
——王纪琼
好老公不是要赚多少大钱,而是下班回家时对妻子的一句“你今天累不累?”的暖心问候;是妻子做饭时主动搭把手的默契;是吵架时不翻旧账,先讲“我错了”的担当......
这些细小的温暖,会让家变成“安全区”,让孩子知道,爸妈之间有好好说话的耐心,有互相体谅的温柔,他便会在这份安稳里,长出自信和从容。
很多家庭,男人总把“赚钱养家”当借口,对妻子的付出视而不见,甚至动辄争吵。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么变得敏感怯懦,要么学着用冷漠伪装自己。
而那些被父母的恩爱“喂大”的孩子,更懂如何表达爱,也更敢相信爱——因为爸爸对妈妈的态度,早就让他明白:好的关系,是互相珍惜,不是互相计较。
第三个角色:好爸爸
(...)
用“在场”填补孩子的成长缝隙
“好爸爸”角色的核心不一定是“完美”,但一定是“在场”。这并不是说要每天24小时全程陪伴,而是陪伴孩子时“心要在这儿”。
陪孩子搭积木时不盯着工作群消息,听孩子分享幼稚的“小秘密”时不随意打断,孩子犯错时先问一句“怎么了?”而不是直接责备“你怎么又这样!”
男人的陪伴里,往往藏着孩子对“被重视”的认知——当他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看见、感受被在乎,便会逐渐学会正视自己,也懂得尊重他人。
更重要的是,爸爸的“男性力量”与妈妈的“女性温柔”形成互补。爸爸带孩子时常有一种“粗中有细”的特质:比如教孩子骑自行车时稳稳扶住后座的坚定,又在孩子摔倒时蹲下来轻轻擦眼泪的温柔。
比如认真陪孩子讨论“奥特曼为什么要保护地球”,又在他害怕时一句“爸爸在”带来的笃定——强大不是凶巴巴,温柔也不是没骨气。
第四个角色:好兄弟
(...)
给孩子留一扇“平等对话”的窗
这里的“好兄弟”角色,不是说要和孩子称兄道弟、没大没小,而是说要放下“家长权威”,留一点“朋友式的平等”。
比如和孩子玩游戏时不故意让着,输了就乖乖受“惩罚”;比如孩子有自己的小想法时,不急于否定,而是说“你为啥这么想?给爸爸讲讲。”;比如自己做错事时,不嘴硬,大大方方说“爸爸这次确实不对,对不起。”
这种“兄弟感”会让孩子愿意和你“掏心窝”。孩子不会因为怕被骂而隐瞒错误,也不会因为觉得“说了也没用”而把心事藏起来。当孩子知道爸爸是可以商量的人,他会更愿意表达自己,也会慢慢学会换位思考。
因为孩子在和爸爸的相处的过程中,尝到了被尊重的滋味,自然也会学着尊重别人。
第五个角色:好男人
(...)
给孩子立起“人格”的标杆
“好男人”的角色,既是前四种角色的总和,也体现了一种更深层的“自我要求”。
他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让孩子明白“努力”是人应有的态度;遇到困难时不抱怨、不逃避,让孩子看见何为“担当”;对陌生人同样怀有善意——比如帮邻居搬东西、给乞讨的人递上面包,让孩子懂得“善良”不应区分对象。
这些根本性的品格,比任何口头上的“道理”都更具说服力。
孩子也许不会记住你说过“要做个有责任感的人”,但会记得爸爸即使加班到深夜,仍坚持完成答应陪他做的手工;也许不会复述你教他“要善良”,但会一直记得爸爸看见流浪猫时,转身回家拿来猫粮的那个温柔瞬间。
“好男人”的角色,正是以自己的人格为模板,让孩子亲眼看见——怎样才算体面地活着。
父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你活出的模样,就是孩子未来的光
其实男人的这五个角色,说到底就一件事——用真实的自己去影响孩子。不用刻意扮演“完美家长”,不用背诵“教育口诀”。
你对父母的孝、对妻子的爱、对孩子的疼、对朋友的诚、对生活的敬,会像空气一样,悄无声息地渗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你的视界决定了孩子的世界,运动影响孩子的一生。
——王纪琼
家庭教育从来不是“教孩子如何做”,而是“自己先做到”。当男人把这五个角色活成了日常,孩子自然会在这份踏实的温暖里,长成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的人——这大概就是家庭教育最本真的样子。
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经营幸福家庭之道!寻找志同道合之人,结缘同道学习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