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笃行者之书
时间:2025年8月10日
前言
探寻问题根源的起点
张兆鹏老师曾以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因果律的普遍性:“每一片树叶变黄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背后一定存在其原因。”
世间万物皆处于因果链条之中,“因空果空,但因果不空”。这一理念提醒我们,面对任何现象或问题,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成因。
理解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只有找准“因”,才能精准施策,从而化解“果”所带来的困扰。
颠覆传统的解决思维
抽动症案例:“欣赏”的神奇力量
张兆鹏老师以孩子抽动症这一棘手问题为例,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如果我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我会选择欣赏他。”
兆鹏老师认为,持续的欣赏能够有效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当孩子感受到被欣赏和被接纳时,内心的紧张感会逐渐减轻,抽动症状往往也会随之缓解逐渐改善。
这一案例打破了我们对“问题”的常规认知,展现出“欣赏”在应对特殊情况时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家长视角转变:从纠正到欣赏
张兆鹏老师进一步引导家长转变“看待问题”的视角,并指出“家长对问题抱持欣赏的态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相比急于强行纠正孩子的问题,不如以包容的心态“允许一切自然发生”。
真正的改变往往源于全然的接纳与欣赏——当家长放下焦虑与急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时,或许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逐渐实现了自我调整与成长。
构建成功与和谐的基石
真实的力量:摆脱虚假,回归本真
“真实是最勇敢、最有力量的。”张兆鹏老师强调,“真实”意味着摆脱虚假的表象,不再陷入无意义的表演。
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真实”是首要条件。只有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才能与他人建立真诚的关系,也才能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
因为真实的自我,拥有最强大的内在动力。
接纳的智慧: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接纳”是一种高尚的智慧,它意味着拥有广阔的胸怀,能够不在非黑即白之间进行对立,以平和的心态接纳一切看不惯的现象。
接纳自己,尤其是接纳自己的“阴暗面”,是内心强大的重要表现。
张兆鹏老师鼓励大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为,人是从追求完美走向接纳不完美的过程的,不完美是常态,完美才是偶尔。
兆鹏老师欣赏“有瑕疵的东西”,认为“瑕疵”才让事物变得独一无二。这种对“不完美”的接纳,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独特之处,也让我们能够以更加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接纳的实践:在磨砺中养成习惯
要想做到接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实践。
这提醒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接纳”的习惯。在面对各种人和事时,应主动调整心态,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接纳能力。
界限清晰,尊重自洽
问题溯源:家长过度干预的隐患
张兆鹏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补’出来的。”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过度干预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包办了本应让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
然而,这种过度保护往往适得其反,反而成为孩子问题的根源。孩子因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难以形成自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从而引发一系列成长中的问题。
自洽境界:尊重孩子的人生主权
对于孩子的成长,张兆鹏老师认为:最高的境界是自洽。家长的角色应当是“我们能帮你,但你的人生你做主”,并且要学会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爱好和发展节奏。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成长,而不是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鼓励独立:培养孩子远行的能力
正如有句歌词——“当离别开出花......”张兆鹏老师也强调:“好的父母,是鼓励自己的孩子离开家。”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家长的重要责任。让孩子在离开父母的庇护之后,能够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独立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孩子个人的成长,也为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引导觉察,专业护航
角色本质:引导来访者自我觉察
张兆鹏在《心理咨询实操班》的课堂上说:“咨询师不是在回答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的关键职责在于帮助来访者觉察出自己的问题。”
许多人在寻求心理帮助时,往往对自身问题缺乏清晰的认知。咨询师需要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引导来访者深入内心,发现问题的根源,从而激发他们自我改变的动力。
专业素养:梳理脉络,防止迷失
咨询师需要具备“温柔而坚定地帮来访者梳理问题脉络”的能力,同时掌握“将来访者适时拉回正轨”的技巧,以防止其在探索过程中迷失方向或陷入更深的困惑。
这要求咨询师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能够在互动中准确把握问题关键,给予来访者有效的引导。
自我状态:无需自证,修行成长
“真正的咨询师是不用自证的人”,正如张兆鹏老师所言,“当人不需要向谁证明自己的时候,活得才是最轻松的。”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学会“接纳自身的假、恶、丑”,这本身也是一场修行的过程。
只有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我认知与内在修养,咨询师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来访者。
远离负能,活出真实自我
认可与勇气:从身边认可开启改变
认可自己要先从身边认可你的人开始,而真正的改变需要极高的勇气。
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既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与鼓励,尤其是身边亲近之人的支持;同时,也要有勇气直面自身不足,敢于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舒适区。
厘清界限:区分自我与他人事务
要分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过度卷入他人事务,或允许他人过度介入自己的生活,导致关系紧张和内心困扰。
明确界限,既尊重他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保护好自己的空间和权益,是实现个人成长和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
环境选择:营造积极支持氛围
人是群体动物,是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完成的。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内耗的人交给别人,远离身边有负能量的人,主动营造积极的支持环境。
与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交往,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促进我们的成长;而与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则会消耗我们的精力,阻碍我们的发展。
感受至上:重视体验与内在觉察
张兆鹏老师提出:“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的感受远比学习内容更为重要!”
在学习和成长的旅程中,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知识的积累,更应重视内心的体验与感知。通过亲身参与和内在觉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并将其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智慧与能力。
终极目标:活成明白的人
我们最终要活成一个明白的人,即活得清醒、真实、接纳、自主:明白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虚伪、不做作;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他人的差异,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世界;自主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做出符合内心意愿的选择与决策。
张兆鹏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心灵成长与和谐关系的深刻思想盛宴。其核心在于传递一种基于“欣赏与接纳”的生命智慧。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全然接纳的心态拥抱真实(包括自己与他人的不完美);在亲子关系中学会放手与尊重界限,在个人成长中勇于真实、厘清责任并选择积极的环境。
这一智慧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通往内心平和、关系和谐与真正成长的关键密码。
让我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领悟和运用这一智慧,开启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