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0371-55550996微博微信在线咨询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发表时间:2025-10-23 17:06:47 阅读次数:

 

 

 

 

前言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来自河南登封的邱松建老师,他的人生轨迹颇为独特。

 

从建筑玻璃行业跨入教育领域,从为父之惑到办学之悟,最终,在心时代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方向。

 

让我们一同走进松建老师的内心世界,聆听他书写的成长故事,感受家庭教育如何让一个家庭、一份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

 

 

职业生涯的转型

(...)

 

 

从建筑玻璃到教育耕耘

 

大家好,我叫邱松建,来自河南登封。目前在登封经营一家文化课教育培训机构,同时,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2017年,因家庭原因,我从建筑玻璃门窗行业转行做教育培训。因为我常年在郑州,所以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爱人身上。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爱人和儿子的亲密合影

 

我爱人是一名数学老师,在教育方面要求很严格。这种模式可能给孩子带来了一些压力,亲子关系也因此面临了一些挑战。

 

那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参与的太少,又缺乏教育方法。于是,我决定开办教育机构,既帮助自己的孩子,也帮助更多的家庭。

 

 

...

 

 

当教育陷入瓶颈

(...)

 

 

孩子成绩上不去,家长总投诉?

办学之初,我完全是个外行,在事业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尽管老师和学生都很努力,但孩子们的成绩提升并不明显,还经常收到家长们的投诉。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问题可能不在孩子或老师身上,而在于家长和教育方法上。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参加笃行班的松建老师

 

于是,我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并先后到北京学习了企业管理和萨提亚心理分析,试图从更深层次理解孩子的成长和职业规划。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偶然看到了王纪琼院长的视频,他提出的“空间物理环境”让我豁然开朗。

 

我开始明白,教育不仅关乎教什么,更关乎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这也成为我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

 

 

夫妻关系的转变

(...)

 

 

从“持久战”到“半小时愉快购物”

 

我决定跟着王纪琼院长开始学习,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我感到我的家庭氛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我和爱人之间的相处。

 

以前,每次陪她逛街买衣服都是一场“持久战”。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从早上8:00逛到下午16:00,贵的嫌贵,便宜的看不上,最后一件也没买成,两人还常常闹得不愉快,我只能无奈地跟着回家。

 

在王纪琼院长的课上,我听到了一个关于“买衣服”的案例,令我深受启发。

 

 
 

王纪琼院长举例讲解

 

纪琼院长说:“很多时候,女性说‘太贵’并不是真的嫌价格高,而是在试探自己在你心中的分量和价值。”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纪琼院长正在进行指导

 

“比如,她看中一件1800元的衣服,嘴上说贵,但如果你果断买下来,她反而会觉得被重视、被在乎,心里特别满足!”

 

 
 

实操运用

 

后来,我再陪爱人逛街时,就改变了策略。

 

看到她真心喜欢、眼神停留较久的衣服,我不再纠结讲价或是犹豫,而是直接对店员说:“就这件,包起来!”

 

结果,原来要逛大半天甚至更久的事情,现在半小时就能愉快地结束。她满意,我也轻松,两人再也不为买东西闹矛盾了。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我的感悟

 

王纪琼院长还在课堂上举过“买镯子”的例子,点明很多时候对方说“不要”,其实是在等待你主动的认可和舍得。

 

这一点,也和张兆鹏老师讲的“真问题与假问题”的内容非常相似——我们不能掉进问题的表面陷阱,而要看到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

 

学习后我才明白,原来爱人不是真的要那件衣服,而是要那份“我愿意”的态度。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

 

 

亲子关系的改善

(...)

 

 

从冲突到理解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曾与老大经常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不自觉地沿用父辈的教育方式——吼叫乃至动手。

 

从老二小时候起,我开始学习王纪琼院长的课程。如今老二已经13岁了,我从未对他发过脾气、动过粗,也没有过分苛责。

 

特别要提的一点是,王纪琼院长强调的“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求助能力”,在儿子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儿子开始向我求助

 

有一次,儿子和他的几个朋友去玩,几个人AA制。组织者收了每人45元,实际只花了40元,剩下5元没退。

 

孩子们都觉得他“人品有问题”,却又不知如何处理。

 

这时,儿子主动给我打来电话:“爸爸,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他详细说明情况,认为对方故意多收钱是品行不好。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松建老师和儿子的亲密合影

 

我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他换位思考:“他妈妈可能管得比较严,零花钱不多。虽然这样做不对,但不一定是人品问题,更可能是经济拮据。”

 

孩子想了想,补充道:“他前两天卖游戏账号赚了200多,但舍不得花。”

 

我肯定了他的观察,并引导孩子:“这说明他可能确实在金钱上紧张。我们可以批评他处理方式不对,但也要试着理解背后的原因。”

 

我接着问儿子:“你是不是觉得,跟他玩儿时有点烦,但又凑不够人?”儿子点头:“是的,我很纠结。”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我说:“像这样的情况,你们的零花钱比他多一些,如果想继续和他做朋友,可能得在金钱上稍微宽容一点,因为他提供了陪伴价值;如果不想和他做朋友,也不必把关系弄僵,你可以和他保持适度距离。”

 

儿子想了想说:“这个办法好像可行。”

 

我进一步建议:“以后组局时,可以不让他管钱,换个人负责,大家把钱交给另一个人,问题就解决了。”儿子一听,豁然开朗。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在为儿子分析问题时,我并没有要求儿子必须按我的建议做,而是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还给他,相信儿子可以把事情处理的很好。

 

以前遇到这类问题,儿子从不会主动告诉我。

 

自从我学习后,孩子也渐渐敞开心扉,这都得益于王纪琼院长倡导的“求助能力”的培养。

 

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求助意识和求助能力。

——王纪琼

 

 

...

 

 

在《导师班》找到方向

(...)

 

 

王纪琼院长让我学会换位思考

 

王纪琼院长的课程显著提升了我的情绪调节能力。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能够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

 

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王纪琼院长强调的“反向思维”——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这种方法非常实用,易于操作。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完《导师班》课程后,我的课程顾问邀请我上台分享心得。

 

我激动地说:“我终于找到家的感觉了!”这句话背后,是我多年来在经营家庭、管理学生和带领团队过程中苦苦摸索却不得其法的困惑,终于被王纪琼院长的理念点透了。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幸福的一家

 

三年以来,我反复听课,常听常新。同时,我也持续将纪琼院长讲授的内容分享给家人、朋友和团队成员,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益,走出教育误区。

 

这些方法既实用又有效,帮助很多人解决了实际问题。

 

 

...

 

 

我们的睡前仪式

(...)

 

 

听王纪琼院长课程入睡的这三年

过去,我和爱人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她是在校老师,秉持专业的教学思维,主张严格管教。

 

而我当时对教育一窍不通,是个信奉“树大自然直”的“粗人”,认为孩子不用多管。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随着办学深入和我外出学习,我的观念逐渐成长,开始认为应该多给孩子赋能、多鼓励。

 

而爱人仍坚持严管出成绩,于是我们之间又出现了新的冲突。

 

2018年,我用了个“小计谋”——把爱人“骗”去参加了课程。后来我给她报了纪琼院长的《导师班》,还开玩笑说:“这课是我报其它课程赠送的。”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没想到,爱人一听王纪琼院长的课就“一发不可收拾”,彻底被吸引了。

 

如今,每天晚上我和爱人睡觉前,必听王纪琼院长的《实操班》和《导师班》的线上直播。

 

这个习惯,我们已经坚持了整整三年。

 

 

...

 

 

爱人的成长

(...)

 

 

从严师到“关系先行”的引领者

 

爱人学习了王纪琼院长的课程后,职业发展也发生了显著转变。

 

过去,她倾向于严苛甚至批评式的教育方式去管理班上的孩子们。如今,她深刻理解了“关系先于教育”的真谛——先接住孩子的心。

 

比如,在六一儿童节,她会自费去零食批发市场买来两大包好吃的分给班里的孩子们,再准备些小奖品。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孩子们开心了,班级管理变得轻松,学习也更有动力。她班上曾有两个五年级学生,语文不写、英语不学,却唯独认真完成她布置的数学作业。

 

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还问我爱人:“哎呀,你用了啥招儿,这俩孩子只上你的课,只写你布置的作业,我快愁死了。”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我想,这不正是王纪琼院长“厌学习=厌关系”理论的生动体现吗?——孩子们因为喜欢数学老师而爱上了数学课。

 

经过王纪琼院长知识的洗礼,爱人的工作变得游刃有余。她原本就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现在更发现:只要把关系做到位,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无论是与学生沟通还是与家长交流,这些理念都给了她极大的助力。

 

 

...

 

 

浸泡式学习

(...)

 

 

让家庭教育的智慧成为本能

我最初接触心理学家庭教育,与其说是热爱,不如说是出于现实的无奈。直到遇见王纪琼院长,才真正坚定了我的人生方向——深耕家庭教育系统。

 

在王纪琼院长的引领下,我的人生航向愈发清晰,对心理学的热爱也愈加坚定。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其中,王纪琼院长对细节的观察与复盘能力尤其令我震撼。

 

在参加研习院笃行班课程时,有个孩子想自己拿书包,家长却下意识地说“我替你拿”。

 

王纪琼院长当即指出这位家长的越界行为——许多家长并未意识到,这种不经意的举动其实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机会。

 

仅从“拿包”这一细节,纪琼院长就总结出十几条教育启示。

 

我开始学习纪琼院长的复盘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不断反思与修正。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很多人问我:“你是如何做到进步的这么快的?”我的答案很简单:“听话照做,浸泡式学习。”这不是简单地听课,而是全身心地沉浸其中。

 

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成长经历——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持续浸泡,让智慧融入生命,成为本能。

 

 

...

 

 

做“心时代”的螺丝钉

(...)

 

 

五十岁的人生新航程

 

王纪琼院长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我。跟随王纪琼院长学习的这些年,不仅让我实现了个人成长,也为我带来了事业上的发展。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这让我想起纪琼院长常说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经历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亲人激励、自己努力,才能有所作为。”

 

而王纪琼院长,正是那个托举我们成长的“高人”。

 

人这一辈子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经历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亲人激励、自己努力,才能有所作为。

——王纪琼

 

我由衷感谢纪琼院长,他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曾经迷茫的道路。年届五十的我,已决心终其一生在心理学生活化与家庭教育这条路上深耕精进。

 

【咱们的故事】从建筑玻璃到心灵灯塔——邱松建老师:“陪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也经历了第二次成长!”

 

这辈子,我不会再换职业了!我愿做“心时代”这艘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伴随其发展共同成长,也尽己所能为“心时代”贡献一份力量——这就是我朴实而真切的梦想!

 

 

咨询热线:0371-55550996

COPYRIGHT © 2020 心时代父母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1889号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