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0371-55550996微博微信在线咨询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孩子放过自己,却挑剔他人?这背后是你读不懂的脆弱

发表时间:2025-11-12 12:55:44 阅读次数:

 

 

 

简述事实

 

 

 

前两天带儿子(10岁)出去玩,坐地铁时,儿子不愿意接受安检。我大声要求他必须接受安检,他不太情愿,还从检测通道处跑了过去。

 

后来,我跟他说:“这是乘坐地铁的规定,每个人都要遵守!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孩子放过自己,却挑剔他人?这背后是你读不懂的脆弱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课程现场

 

乘坐地铁时,儿子看到一个两岁的小妹妹坐在妈妈腿上吃东西。儿子说:“我要赶紧拍下来。”我问他:“为什么要拍?”他反问道:“难道她不知道在地铁上不能吃东西吗?”


这话让小女孩的妈妈听到了,她很生气,便护着小女孩,我也试图阻止儿子。但儿子却说:“她不让我拍,我就不拍吗?她在地铁上吃东西,我就是要拍下来!”我最终没能拦住他。

 

并且,儿子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叔叔手机声音开得很大,他同样认为别人不应该这样......

 

 

 

精准提问

 

 

 

儿子看不惯别人在公共场合吃东西、手机声音大等行为表现,觉得别人没有遵守规则,而自己乘坐地铁不接受检测,却不以为然,这是什么导致的呢?

 

儿子在表达什么呢?我该怎么引导儿子才好呢?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孩子放过自己,却挑剔他人?这背后是你读不懂的脆弱

提问梳理(节选)

 

 

 

老师回复

 

 

 
 

“这种表现的核心是自我认知混乱下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宽己严人’(即宽以待己、严于律人)来维护脆弱的自尊,同时掩盖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海勇老师金句分析

 

我对孩子行为的解读浮于表面——认为孩子自己不遵守规则,却挑剔别人。而且,我根据孩子眼前的行为去推演后果,认为他以后早晚会碰壁。

 

而海勇老师却把孩子看成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人,点明孩子“宽己严人”的行为表现是其自尊脆弱、自我价值感缺失的求救信号。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孩子放过自己,却挑剔他人?这背后是你读不懂的脆弱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课程现场

 

 
 

“首先,孩子可能是对自身的缺点缺乏接纳,因此会下意识的用降低自我要求来逃避‘做不好’带来的挫败感;

 

而对他人提高标准,本质是通过挑剔他人来间接抬高自己,维持‘我其实不错’的心理平衡。

 

 

海勇老师金句分析

 

海勇老师指出,孩子“宽己”与“严人”具有内在一致性,“严人”也是为了实现“宽己”的合理化,通过挑剔他人的不足来掩盖自己的不足,通过抽低水面来凸显自己的山体。

 

 
 

“其次,自我中心倾向——难以真正站在他人角度理解问题,容易忽略他人的处境和困难,只从自己的期待出发评判他人,形成‘我做不到可以原谅,你做不到就是不对’的双重标准。”

 

 

海勇老师金句分析

 

通过海勇老师的点拨,我们认识到儿子的“宽己严人”是自我中心特点的表现——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无法考虑到他人的处境和情况(即只能看到他人在公共场合吃东西是不遵守规则的,却看不到2岁婴儿不吃东西会哭闹的后果)。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孩子放过自己,却挑剔他人?这背后是你读不懂的脆弱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课程现场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模仿他人。”

 

6至12岁的孩子多观察世界,孩子在12岁以后才能形成健全的世界观。

——王海勇

 

 

 

“宽己严人”的真相

 

 

 

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综上所诉,海勇老师为我们揭开了孩子“宽己严人”矛盾行为的真相:

 

1

 

真相一

通过挑剔他人来支撑自己脆弱的自尊。

2

 

真相二

自我中心(年龄特点)所导致的认知局限。

3

 

真相三

模仿他人也是儿童习得行为的一种方式。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孩子放过自己,却挑剔他人?这背后是你读不懂的脆弱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课程现场

 

 

 
 

跟紧海勇老师不掉队

 

 

明明白白懂孩子,从从容容做父母

 

1

 

明明白白懂孩子

在上文中,通过海勇老师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孩子“宽己严人”的原因是:孩子在特定年龄条件下以自我为中心的特质和自我价值感缺失的“化合反应”。

2

 

从从容容做父母

后文中,海勇老师精准预判了我们最可能踏入的误区——用孩子的“严人”去攻击他的“宽己”,给出了“避坑指南”。

 

另外,海勇老师还针对孩子“宽己严人”的矛盾行为,给出了“三计锦囊”,引导学员角色归位,以父母的角色去引导孩子的成长发展。

 

 

 

教养建议

 

 

 
 

“面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指责‘宽己’行为;更不要用‘严人’去攻击‘宽己’。”

 

 

海勇老师金句分析

 

 

第一方面

 

海勇老师的点拨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孩子的“宽己”行为的合理性,一共有三点。

 

1

 

第一

10岁男孩儿为了掩盖其脆弱的自尊。

2

 

第二

年龄特征(自我中心特质)所导致的认知局限。

3

 

第三

把孩子的问题作为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信号,而非板上钉钉的结果定论。

 

因此不要指责孩子及其“宽己”行为。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孩子放过自己,却挑剔他人?这背后是你读不懂的脆弱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课程现场

 

 

第二方面

 

我既对孩子的“宽己”(不遵守乘地铁的规则)行为感到不满,又对孩子的“严人”(挑剔他人)行为感到无奈。

 

同时,妄图用他的“矛”(挑剔他人不遵守规则)去攻击他的“盾”(自己不遵守规则)。

 

好在海勇老师的专业点拨,如探照灯般照亮了我们未曾察觉的盲区,让我们放弃用熟悉的方式做事,而是用正确的方式做事——不团结问题去攻击指责孩子。

 

 
 

分开来看,可以提醒前者,表扬后者。

 

 

海勇老师金句分析

 

家长要对孩子“宽己”的行为进行提醒,引导其规范自身的行为;对孩子发现别人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进行表扬,帮助孩子挖掘并强化遵守规则的意识。

 

提醒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只是稳定而耐心的态度很重要。

——王海勇

 

 
 

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细节里给到他一些实实在在的正反馈的满足,多一些描述性鼓励。

 

 

海勇老师金句分析

 

由于孩子自尊心较为脆弱,自我价值感缺失,所以,海勇老师建议学员在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正反馈和描述性鼓励,为孩子储存心理资本!

 

【海勇老师学习军师方案班 · 高级】孩子放过自己,却挑剔他人?这背后是你读不懂的脆弱

老师回复

 

 

 

 

 

小编有话说!

 

 

 

跟着海勇老师,智慧做父母,轻松养孩子

通过海勇老师的引导,我们看到孩子“宽己严人”矛盾行为是其自我价值感缺失以及自我中心年龄特质综合作用下的正常表现。

 

为此海勇老师提供了接纳、引导与正向反馈等具体路径。

 

相信在海勇老师的加持下,学员能更好地处理孩子“宽己严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许多关键期与关键事件。

 

在教养孩子时,若能抓住这些关键时机,遵循其发展规律,势必能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从从容容做父母、游刃有余育孩子

 

咨询热线:0371-55550996

COPYRIGHT © 2020 心时代父母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1889号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