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伟
时间:2025年10月18日
前言
“我老公人挺好,顾家、勤快,吃穿用度也不计较,可他就是总说我‘小心眼儿’、‘想多了’。”
“尤其当我和婆婆、哥嫂有矛盾时,他嘴上说‘理解’,做决定却根本不考虑我。”
“比如这次婆婆住院,他宁愿自己放弃休息,也不让哥嫂帮忙,还要求我不计前嫌去照顾。我心里真的过不去,很不舒服。”

“现在让我最难过的不是照顾婆婆的事情,而是老公根本不理解我的委屈。一遇到问题,他要么就‘和稀泥’,说‘算了,别想了’,永远在逃避问题,从不真正面对。”
文聪老师指导学员
文聪老师
“首先,你要接纳并允许自己感到不舒服。所谓心眼儿大小因人而异,如果有人真能不计前嫌,我们佩服并尊重就好。”
文聪老师
“毕竟,‘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不在我的处境,就难以对我的感受真正感同身受。”
文聪老师
“同时,你也应该试着理解你老公。那是他的亲妈、亲哥,他选择不计前嫌甚至代为承担,那是他的事。”
文聪老师
“但你的身份不同,你做不到,这很正常。这就是‘课题分离’。”
文聪老师
“你尊重他的感受,他也需要尊重你的感受。”
文聪老师
“他可以去照顾自己的家人,但若过度要求你,反而可能把原生家庭的问题,变成你们夫妻之间的‘刺’。”
文聪老师
“他会觉得你在苛求他、为难他,那根‘刺’,只会越扎越深。”
“您说得特别对!现在的状态已经变成了我们两个人之间的问题。”
学员
“其实我根本不在乎让我照顾婆婆这件事,而是他对我的一个态度,有问题不主动沟通。”
学员
“如果我和婆婆之间发生了矛盾,他就开始‘和稀泥’,总是在逃避问题,不直面问题。”
学员

文聪老师
“这种‘和稀泥’,在沟通模式上属于‘打岔型’。”
文聪老师
“当你谈论问题A时,他用‘别想那么多’来回避,或用对你好(事件B)来模糊焦点,始终没有真正面对核心问题。”
文聪老师
“这种模式是很难快速改变的,需要耐心引导。”
文聪老师
“你可以这样和你老公沟通:‘我很感谢你愿意照顾我的情绪,比如送我礼物或带我散心。’”
文聪老师
“但说实话,如果我们不能对那件事进行一次深度沟通,我心里还是会一直不舒服。”
文聪老师
“这里的关键在于,你要把‘感谢’和‘需求’分开表达。”
文聪老师
“不要自我说服‘他对我好,就算了’,而要温和而坚定地表明:‘我知道你对我很好,但我依然无法在这件事上说服自己。’”
文聪老师
“这样才能在不引发冲突的前提下,让他明白你的真实感受。”
文聪老师
“很多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指责:‘你只顾你们家人,根本不照顾我的感受!’”
文聪老师
“这话很容易激怒对方,导致他反驳:‘我对你还不够好吗?你怎么这么贪心?’这就偏离了问题的本质。”
文聪老师
“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你对我的好,我从不否认。你的顾家、你的付出,我都能感受到。’”
文聪老师
“但我在那件具体的事情上,依然感到不舒服。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将功补过’,这是两回事。”
文聪老师
“我看见你的好,但我的感受也需要被看见——这就是我在课堂上讲的‘区分技术’。”
文聪老师
“你可以对他们好,那是你的事儿。但我有两个要求。”
文聪老师
“第一,如果我们这个小家有需要你做的事,我会直接告诉你‘我需要你做什么’。”
文聪老师
“至于你如何协调时间、安排精力去完成,那是你需要考虑的事。”
文聪老师
“但如果你和你老公说:‘你就只会一心扑在你家,把我扔下不管’,这会让他觉得你在‘争’,反而容易引发矛盾。”
文聪老师
“我们要做到‘不争不让’——‘不争’是指不和他的家人比谁更重要;‘不让’是指属于你和你老公这个小家的权益不轻易放弃。”
文聪老师
“这样做,既明确了需求,又避免了对抗。”
文聪老师
“第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文聪老师
“如果一个人不想把日子过好,最快的方式就是去指责他的原生家庭。”
文聪老师
“对很多人来说,怎么说他都行,但绝不能说他的家人。因为每个人内心对原生家庭都有着深刻的忠诚。”
文聪老师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沟通的策略:你可以向他提要求、表达你的需求。”
文聪老师
“但千万不要上升到指责他的原生家庭,因为没有几个人能承受这样的攻击。”
文聪老师
“面对老公‘和稀泥’、不直面问题的情况,你可以这样去回复他。”
文聪老师
“我知道你可能不太愿意谈论这个话题,但我特别期待我们能找个时间,坦诚地把这个问题沟通清楚。”
文聪老师
“这样既提出了你的需求,又没有去指责他‘逃避’的行为,更容易被他接受。”

“他总是能把我带得情绪不稳定,还总装傻充愣。”
学员
文聪老师
“这时你需要帮他聚焦问题。‘打岔型’沟通的特点,就是你说东,他说西,故意转移话题。”
文聪老师
“此时你要明确告诉他‘我还是想继续聊聊刚才那件事’,主动把话题拉回来。”
文聪老师
“沟通过程中,我们确实很容易被别人带偏。”
文聪老师
“但只要你坚持聚焦,反复把焦点拉回问题本身,他就会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无法逃避,你非常在意。”
文聪老师
“这样,有效的沟通才可能慢慢发生。”
“好,我知道了,我确实很容易被别人带跑偏。”
学员
文聪老师
“这背后其实是‘自我稳定性’不足,原本占理的事,反而显得我们理亏了。”
文聪老师
“就像我们课程里讲的知识点一样,也是需要一段时间去实践和磨合,才能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现在我心里清晰多了,谢谢文聪老师。”
学员
知识点总结
一共有五点
接纳自己
允许自己“心眼儿小”,要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区分技术
他的好你要珍惜,你的不舒服也要说出来。

不争不让
提出需求,不做比较。
应对打岔
直面问题,聚焦问题。
守住边界
不诋毁他人的原生家庭。
感谢文聪老师的悉心解答,也感谢这位学员的真诚呈现。
倾听他人的故事,常常能照见自己的影子。
愿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在关系的修行中,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