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0371-55550996微博微信在线咨询

“爸!我恶心数学老师,不想学数学了!”“不,孩子,你恶心的其实是......”

发表时间:2025-11-18 14:14:37 阅读次数:

 

作者:知因知果过幸福人生

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前言

 

 

 

在整个求学阶段,老师是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

 

如果孩子因故对老师产生意见甚至反感,进而厌弃其所教学科,这将是许多家长感到棘手的问题。

 

此时,家长的引导是否得当,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

 

 

赢了老师,输了孩子

(...)

 

 

别让“护犊心切”毁了孩子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不少人误将教育视为纯粹的服务行业,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一旦出现教育事件,舆论常常一边倒地指责老师。

 

“爸!我恶心数学老师,不想学数学了!”“不,孩子,你恶心的其实是......”

 

家长爱子心切,往往因此责怪老师,而家长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老师管理学生的方式与力度。

 

有些家长过于维护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稍感不满,就投诉到校长室,甚至直接上告教育局。

 

表面上看,这是维护孩子的权益,但从价值观层面来看,这样的做法反而可能害了孩子——让他们失去尊师重教的观念。

 

“爸!我恶心数学老师,不想学数学了!”“不,孩子,你恶心的其实是......”

 

这种乱象,逐渐动摇了几千年来“家校合力,共育英才”的传统。相反,家校关系日益紧张,家长一边过度保护孩子,一边又抱怨老师不负责任。结果,老师变得畏手畏脚,不敢严加管教。

 

做好家校共育,不要随便指挥老师,应该多尊重老师,对老师好点,继而让老师对咱家孩子好点。

——王纪琼

 

《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受其教。”不尊重老师的学生,学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

 

那么,家长应如何正确、智慧地引导孩子,为他们把握人生的方向盘呢?

 

“爸!我恶心数学老师,不想学数学了!”“不,孩子,你恶心的其实是......”

 

王纪琼院长与女儿的成长对话,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值得每位家长用心品读、点赞、学习并收藏。

 

 

...

 

 

纪琼院长与女儿的对话

(...)

 

“爸爸,我可恶心我们班那个数学老师了,现在我都不想学数学了!”

 

女儿

 

纪琼院长

“你给爸爸说说,那个数学老师是咋恶心你的?”

“上课的时候老师批评我,弄得我可没面子了,我觉得数学老师对我有意见,是故意针对我的。”

 

女儿

 

纪琼院长

“哦,请你再仔细想想,你是恶心数学这门学科,还是恶心数学老师这个人?这两个问题你得区分一下。”

“那我应该是比较恶心这个数学老师。”

 

女儿

 

纪琼院长

“如果换个数学老师,你还恶心数学不?”

“应该不会。”

 

女儿

 

纪琼院长

“如果换个老师你就不抵触数学了,那就说明你是因为老师才恶心数学这门学科的。”

 

纪琼院长

“这其实跟数学这门学科没太大关系,你主要是恶心数学老师,是不是?”

 

纪琼院长

“但是综合评价一下这位数学老师,你也不是各个方面都恶心他吧?”

 

纪琼院长

“刚才我听你说,是因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你,你才开始恶心他的。”

 

纪琼院长

“我记得上一次你放学回来也和我说过一次,但那时候爸爸听完了也没在意。这回数学老师的做法是不是彻底激怒你了?”

 

纪琼院长

“那你再想想:你是恶心数学老师这个人呢?还是恶心他对你的方式呢?”

 

纪琼院长

“比如说他冤枉你、批评你。”

“我确实是比较恶心他对待我的方式!”

 

女儿

 

你可以讨厌一个老师,但你不能讨厌这个学科,因为二三十年之后,你这个学科还学不好,但不影响那个老师还教这个学科。于是,你考试失败了,他还继续当老师。

——王纪琼

 

 

纪琼院长

“老师对待你的这种方式让你非常不服气,是不是?”

 

纪琼院长

“老师对待你的方式让你感觉不舒服,这里面可是有很多学问的呀!”

 

纪琼院长

“首先,老师不了解你,他批评你,收拾你,他有啥好处?能带大红花?还是能给他脸上贴金?应该都不能。”

 

纪琼院长

“因为他不了解你,但是他又想对你好,想让你学好。因此,他只能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纪琼院长

“所以,我们要增加老师对咱的了解。”

 

纪琼院长

“这方面爸爸做得不好,我跟老师沟通做得不到位,我也给你道个歉。”

 

纪琼院长

“回头爸爸也会多和老师们沟通。同时,你自己也要主动努力,在学习和待人处事上严于律己,做一个让老师省心的学生。”

 

纪琼院长

“这样,当我们再和老师沟通时,老师也更容易理解和信任你。”

 

纪琼院长

“等老师从多方面了解你,找到适合你的教学方法,自然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纪琼院长

“再说,选择老师这个职业的人,大多是很有爱心的,没有谁会通过批评学生来获得存在感,你说是不是?”

 

纪琼院长

“另外,我发现了一件让我非常高兴的事——爸爸觉得你这一段时间越来越有智慧了,也越来越愿意与父母分享你的心事和看法了。”

 

纪琼院长

“爸爸现在想很坦诚地再跟你聊聊,你愿意听吗?”

 

女儿点头表示愿意。

 

 

纪琼院长

“你知道为什么要给孙悟空戴紧箍咒吗?为什么不把紧箍咒给猪八戒戴上呢?”

 

纪琼院长

“你想,管猪八戒还用得着紧箍咒吗?弄些好吃的,他就听话了!”

 

纪琼院长

“管沙和尚需要紧箍咒吗?不用。”

 

纪琼院长

“你只需要问他:‘沙和尚,你是想一辈子在海里当妖怪,还是想重新上天当神仙呢’沙和尚肯定想上天当神仙!”

 

纪琼院长

“管白龙马用不用戴紧箍咒?不用。”

 

纪琼院长

“你就问白龙马:‘你是想一辈子光着屁股当马,还是想变回龙呢’他指定会说‘我就想变回龙!’”

 

纪琼院长

“所以,观世音菩萨就告诉他们:‘你们只要保护好唐僧,驮好唐僧,顺利完成取经任务就行了。’”

 

纪琼院长

“而孙悟空可不一样,他有大才、有能力、有想法,又信马由缰,所以必须戴个紧箍咒才能完成使命。”

 

纪琼院长

“如果你问孙悟空:‘你是想回花果山当妖怪,还是想上天做神仙呢孙悟空会怎么说?”

“他要做齐天大圣。”

 

女儿

 

纪琼院长

“是啊!你发现没有?孙悟空有大才!但是你得记住:人这一辈子有大才却不自知的时候,磨难就多。”

 

纪琼院长

“老师批评你,收拾你,他一定认为你有大才,至少你是有希望成为大才的人,他才会批评你。这只能说明你有被批评的价值!”

 

纪琼院长

“假设你是猪八戒,他批评你干什么?”

 

纪琼院长

“老师干嘛跟你费这劲儿啊,干嘛惹你烦啊?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纪琼院长

“只因为老师看出来你就是个‘孙悟空’,你有大才,老师才会给你戴上‘紧箍咒’。”

 

纪琼院长

“只不过戴的时候,没有问你舒不舒服,老师的这番苦心有错吗?是不是应该感恩老师的批评指正啊?”

 

纪琼院长

“所以,接下来,一方面要让老师多了解你,另一方面你得知道戴上‘紧箍咒’是有大才的表现。”

 

纪琼院长

“高兴都来不及,咋还好意思恶心老师呢?”

 

纪琼院长

“再说了,以后你会进入更高的学府,直至步入社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纪琼院长

“现在是你的数学老师,将来遇到大学老师咋办?以后遇到领导咋办?得想办法让人家多了解咱才行!”

 

女儿点头认同。

 

 

纪琼院长

“所以,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自由,恰恰在于如何对事物做出反应。”

 

纪琼院长

“一件事如何处理,我们是能够自主选择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回头看现在这件事,心里是不是能舒坦些,也想得更明白了?”

 

纪琼院长

“你可以不喜欢一位老师,但千万别因此和他所教的科目对立起来,那无异于自我伤害,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

 

 

疏导情绪,启迪心智

(...)

 

 

教孩子思考,比帮孩子出头更重要

 

王纪琼院长从心理上理解孩子,在与女儿的交流中,他逐步疏导并缓和了孩子的情绪,继而循循善诱,引导女儿看清事情的真相。

 

“爸!我恶心数学老师,不想学数学了!”“不,孩子,你恶心的其实是......”

 

他既不偏袒女儿,也不一味认同老师的做法,而是通过客观且与众不同的分析,教会孩子如何在遇到问题时疏导内心,更教会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性处理问题的方法。

 

清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王纪琼

 

面对同一件事,智者能从中发现自身不足,弥补短板,实现自我成长;而愚者却只感到自尊受损,丢了面子。

 

“爸!我恶心数学老师,不想学数学了!”“不,孩子,你恶心的其实是......”

 

因为愚者从不反思、检讨自我,只是一味抵触、对抗,激化矛盾,加深隔阂......最终承受损失的,仍是自己。

 

 

...

 

 

用对抗成就自己

(...)

 

 

所有逆境,都是成长的礼物

评论区里一位家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高一下学期,她因为和数学老师闹别扭,每逢数学课就自学《立体几何》课本。

 

她看完一节,就做一节课后习题和练习题。一个月后的单元测验,她竟考了全班第一。这次自学不仅让她尝到了甜头,也让她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并一直坚持到高二。

 

“爸!我恶心数学老师,不想学数学了!”“不,孩子,你恶心的其实是......”

 

高三时,她获得全校数学竞赛第二名;高考数学120分的卷子,她考了102分。39年过去了,她依然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并且至今感激这位老师。

 

尽管当时缺乏有效沟通和引导,导致她与老师赌气,但她并没有因为对老师有意见就放弃这门学科,而是另辟蹊径,把那股劲儿转化为自学的动力,奋发图强。

 

“爸!我恶心数学老师,不想学数学了!”“不,孩子,你恶心的其实是......”

 

最终,她凭借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这种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反而实现自我蜕变的故事,虽属少数个例,但她所展现出的学子精神实属不易,值得大家点赞。

 

 

感悟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原则能让人变得清醒,从而静下心来思考,以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


若能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那么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


因此,当听到孩子表达对老师的厌恶时,家长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引导,真的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教育问题上,每一位父母都应当慎之又慎!

咨询热线:0371-55550996

COPYRIGHT © 2020 心时代父母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1889号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