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伟
时间:2025年8月1日
前言
昨天晚上7点,随着美丽的文聪老师在屏幕前亮相,心时代第五期《私人定制家庭陪伴赢》正式开营!
新老学员和文聪老师共聚一堂,大家互相问候致意,特别是等待复训的老学员们,纷纷倾诉思念之情,并在屏幕上打出“我们回家了!”的感人话语。此情此景令人感动!
专业课学员感慨“我们回家了!”
来自学员的积极反馈
文聪老师说:“来到这里听课的都是反复听了我们的《成长必修课》和《两性关系亲密之旅》课程的。
也是对我们的授课的方式、课程内容、以及授课风格能接受的。所以大家就走到了我们的后端课程。”
前4期《私人定制家庭陪伴赢》的课程,我们结业的有42位学员,这次参加复训的就有4位,还有学员在等第6期的开营。
并且有几位陪伴赢学员直接进阶了《女性全生命周期》专业课程,终生跟随文聪老师学习。
说明大家愿意参加复训的积极性很高,无论是对文聪老师还是对我们的专业课陪伴都是最高的褒奖。我们“心时代葱花队”也特别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的授课风格和理念
“葱花队”7月18—7月23号在大琼山庄进行了5天的密训,内容围绕“家庭冶疗”进行展开学习。比如:沟通分析论、依恋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等知识。
我们课程体系包含了“个人成长”和“家庭系统整合”。整体授课内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目的就是鼓励大家积极成长,增强“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好”的信念。
本次课程的优化
课程优化的三方面
根据前几期的学员的反馈,针对新一期陪伴赢我们做了三点优化:
主题定制
文聪老师的经验和能力,积攒了大量的案例素材,所以我们不做“预制菜”。
我们会定制一些热气腾腾的新鲜的主题。结合学员“共性需求”与“个性问题”,制定更集中、民主的主题,增强学习针对性。
目的就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学员更快的进步!
鼓励写作
提倡导学员主动整理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通过文字整理深化知识并内化,比依赖老师整理更有主动性,效果会更好。
互动时间优化
为避免学员长时间等待,控制单次连线时间(10—15分钟),锻炼学员的语言凝练程度,提高连线效率。
太过于细化的问题,日常问题随时通过群内讨论补充,提升互动效率与参与感。
文聪老师还特别强调学习氛围,轻松快乐的学习和学习的主动性。“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主动的人先获得成长,”鼓励新老学员逐步打开自我、建立信任。
我们在21周的学习中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实现从“认知改变”到“行为改变”。
家庭中最核心的情绪是什么?
文聪老师在给大家讲完以上内容后,像往常一样进行干货分享。
第五期课程的第一个主题是《家庭系统中的核心情绪和三角化影响》文聪老师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在家庭中最核心的情绪是什么?
其实我们每天应对和处理的基本情绪就是焦虑。在家庭系统中焦虑是最核心的情绪,夫妻间的冲突、未解决的矛盾、对家庭未来的担忧等,都会转化为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会通过家庭互动模式在成员间传递,最终可能由最弱小的孩子承担。
接下来用生动的案例和生活化的场景,讲了夫妻应对焦虑情绪的几种方式:冲突对抗、疏离、失功能和三角化。因为三角化在家庭的普遍存在,所以文聪老师用大篇幅讲了“三角化”。
如何避免家庭焦虑?
“三角化”的概念
“三角化”是通过第三者的介入,转移了两个人之间的冲突。
由于夫妻之间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两个人的情绪冲突,所以将负面的情绪转移到家庭的第三方(孩子)的比较多见。
被“三角化”的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酒店和高铁都有可能被三角化。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核心,其实两个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缓解了冲突。
“三角化”的危害程度
通过心理学家做的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试验,就可以说明一点:家庭中的冲突可以通过孩子进行转移。
在家庭中,父母更关注哪个孩子,哪个孩子责任感更强,对父母的忠诚度更高。
父母的焦虑也就更容易转到那个孩子身上,或者是转移到愿意为父母献身的那个孩子身上,因为他承载了家庭更多的焦虑。
孩子在意的可能并不是他自己,更在意的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当父母沉默和疏离的时候,孩子的焦虑会达到顶点。
专业课学员分享自己满满的收获
家庭焦虑是如何转移的呢?
可分为两个方面
把孩子当“替罪羊”
父母之间的冲突解决不了,就开始转移到关注孩子的消极面上。但这样会对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父母因教育理念分岐争吵,虽然是在说孩子,但是爸爸的情绪点仍在妻子身上。他真正表达的是对妻子的极大不满,借由批评孩子指桑骂槐。
爸爸把冲突转移到了孩子身上,然后再去把孩子的消极面怪罪给对方,间接的攻击对方。
“隔山打牛”把孩子当炮灰,这时候孩子就成了家庭冲突中的“替罪羊”。
跨代联盟
父母一方与孩子结盟对抗另一方,形成“秘密”或“公开”的阵营。
母亲向孩子抱怨父亲“不负责任”,拉拢孩子共同指责父亲,导致孩子成为父母的“代言人”。
跨代联盟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第三方,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孩子好。
还有一种叫“多边联盟”,孩子不想得罪爸爸,也不想得罪妈妈,就在中间特别分裂,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在撕扯着孩子,这对孩子来说特别残忍。孩子分裂感很强,分裂到一定程度他实在受不了,就会以生病的方式来抗议。
家庭三角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亲职化
孩子通过牺牲自我的方式拯救家庭,把成年人该承担的责任强行压在孩子身上,叫做“亲职化”。
“亲职化”又分为“情绪亲职化”和“工具亲职化”。
·情绪亲职化就是把孩子当成情绪配偶,变成关系的纠缠;
·工具的亲职化就是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大人”,承担了一个家庭很多责任。
“小恶魔”
攻击性迂回转移。
“小病人”
支持性迂回转移。孩子会想通过生病的方式来挽救这个家庭,用生病的方式去粘合父母。
“三角化”对青少年成长有哪些影响?
影响一
会让家庭特别紧张,孩子容易成为焦虑性格。
影响二
跨代结盟的冲突对孩子影响更大,让孩子对父母出现忠诚分裂。
总结
家庭三角化的根源是未处理的焦虑,其本质是通过转移矛盾来维持表面和谐。
对孩子而言,这种模式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和行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夫妻需优先处理自身的情绪和关系,而不是将孩子卷入冲突;
建立健康合适的家庭边界,让孩子回归“孩子”,角色归位,各归其位,最终将家庭从焦虑和三角化的恶性循环,转变为理解、支持、成长的良性互动。
最后,文聪老师请大家结合课程内容,让大家去反思自己过往的家庭生活。
找到我们以前的应对模式,然后去改变对我们家庭发展不良的模式。
这节课获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大家觉得收获很多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