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亚娟
时间:2025年8月1日
|前言|
我们两个一起去楼上,看到我们组的小紫已经睡的呼呼的,另一个小曼站在床边哭,咱们的小伙伴正在哄。我走过去,轻轻的把她搂在怀里,让她在我怀里哭一会,然后轻轻推开她,给她擦擦眼泪。
我和孩子的对话
(...)
我
我轻问道“乖乖,你怎么了,给老师说说?”
她一边抽泣一边说:“我有点害怕,我睡不着。”
孩子
我
我拍拍她的肩膀说:“哦,有点害怕,你看有小紫陪着你,门口还有老师。”
“我想给妈妈打电话。”
孩子
我
“可以呀!你给妈妈打电话想实现你什么目的?”
“我就是想给妈妈打电话?”
孩子
我
“你感觉给妈妈打完电话,可以解决你害怕的问题吗?”
我
“你在家是你一个睡还是和别人一起?”
“妈妈或者姥姥,我没有一个人睡过。”
孩子
我
“哦,原来是这样,你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主动的求助意识和求助能力。
——王纪琼
“我想让你们两个谁陪我睡。”
孩子
我
“可以的,乖,但是我刚刚开完会,我回房间要拿点东西,一会再来找到。”
“你需要多长时间,时间长了我害怕。”
孩子
一个非常有时间概念的孩子,还会及时提出自己的需求。
我
“大概十几分钟吧,我会尽快回来的。”
我与小曼的深夜谈心
(...)
我知道月馨是心疼我,每次《青少年实操班》开课,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早上八点接到孩子们,一刻都没有停歇。
我对月馨说:“我去吧!我可以陪着孩子,明天早上我五点起床,不会误了直播的,你可以多休息一会,你们也很累。”
最终月馨没有拗过我,我用了最快的时间刷牙,洗脸后,去了孩子的房间,走过去就看到孩子在床边等我。看到我过去,孩子坐到了床头,我也坐到了床头,给孩子聊天。
小曼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孩子,她在家休息也很晚,因为妈妈回家比较晚。我和小曼躺在一起,聊到孩子今天的收获、聊到孩子的梦想、聊到孩子和朋友的相处......一直聊到夜里一点多,渐渐的孩子也入睡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吃早餐的时候,她已经恢复了活泼了自己,我问她:“睡的好吗?”她很开心的点点头,看到孩子的笑容,我也很开心。
在《青少年实操班》的课程里,身为老师,我们不仅是孩子的观察者、陪伴者和回应者,还可以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给予他们安心与支持。
成为孩子的教育观察者、教育引领者和教育回应者。
——王纪琼
当见证孩子们在安全包容的环境中绽放笑容,勇敢突破自我边界,主动建立求助意识,这种由内而外的成长蜕变,正是教育工作者最珍贵的职业幸福。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被理解、被赋能,而帮助他们构建这份内在力量,正是我们教育使命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