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雪白
时间:2025年8月15日
|前言|
纪琼院长和孩子的对话
(...)
就说最眼前的结果,老公在《千人导师班》参加线下课程;我因工作原因报上名了也没去成,但我带着孩子也是每天收获满满!
看完小宝昨天晚上写的文章,我真的很欣慰,还有更让我欣慰的是老大儿子。今年老大为了考研,整个放暑假都没回来,从春节开学到现在都没回来过,报了考研班,自己租房子,一个人在外学习生活。
自从2018年跟随王纪琼院长学习以来,持续不断的跟随成长,真的一切都越来越好!
不论是我的工作、家庭、孩子,还是我自己的个人成长,真的是全方位实现质的飞跃,我把自己活成了我崇拜的模样,把日子过成了我以前从来不敢想象的满意模样。
人这一辈子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经历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亲人激励、自己努力,才能有所作为。
——王纪琼
此到我心中就有一个念头:王纪琼院长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是有教育情怀的人,也是让我们有结果的人,我们就要向王纪琼院长这样的高人指点和引导,生活才会更加幸福!
听话照做,才有结果!
(...)
王纪琼院长教的一字一句都特别有用,只要我们听话照做,只要我们坚持,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我自夸一句,我就是因为听话照做才有了现如今的结果。就举一个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例子吧!
我从最开始学习王纪琼院长的《导师班》课程的时候,纪琼院长说让写每日一省,我也一直坚持,到现在都写4268多篇520多万字了,我就是实实在在的跟着纪琼院长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再看看咱们的奋赢老师都写的出书了,这每天的文字以及实实在在的数字就是最好的见证。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所有真心。对于心时代,我的理念是——选我所信,信我所选,坚定不移,一路跟随!
特地把我家陈先生和孩子的的文章附到我的的文章中,全家人都在写文章的感觉真好!
选我所信,
信我所选。
坚定不移,
一路跟随!
我的学习理念
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像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父母的养育,不仅是浇水施肥,更要帮他们找到扎根的方向——那就是属于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而当孩子逐渐明晰这份方向后,如何让他们有力量奔赴远方?
根据今天下午王纪琼院长在《千人导师班》课堂上讲的《德道经》第52章“上善治水中的六个智慧方法”,我把它复制到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最该播下的六颗种子。哪六颗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第一颗种子
(...)
居善地——让孩子学会“踩准步点”
所谓“居善地”,是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战略规划。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便是帮助孩子,让孩子学会“把大目标拆成小脚印”的能力。
我们见过不少孩子,要么对未来一片茫然,要么空有“想成为科学家”的宏大志向却不知从何下手。其实,父母可以从日常小事引导:
比如,孩子想参加学校的科技比赛,别急着催他“赶紧做”,而是陪他一起列清单——本周要查哪些资料?下周要完成模型初稿?遇到问题找谁请教?
这些具体的规划,会让孩子明白:使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路。
更重要的是,要允许孩子在规划中试错。
比如计划周末完成作业,结果贪玩耽误了,与其指责,不如和他复盘:“这次没完成,是时间预估错了,还是分心了?下次可以怎么调整?”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调整方向,这比完美的计划更有意义。
第二颗种子
(...)
心善渊——给孩子一颗“干净的初心”
“心善渊”说的是内心纯粹、少私寡欲,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样,把精力放在该做的事上。对孩子来说,这份“干净”,是不被眼前的小利裹挟,守住做事的初心。
家庭教育中,与其教孩子“赢”,不如教孩子“守”——守住对事物本身的热爱和好奇,守住不为名利动摇的纯粹。
当孩子能对一件事说“我想做好,不是为了奖励”,那颗“心善渊”的种子,就已经发芽了。
第三颗种子
(...)
予善信——让孩子成为“靠谱的人”
“予善信”是说要守信用,这看似简单,却是孩子立足社会的基石。而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父母“说到做到”。
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完成某项任务,总是给孩子承诺空头支票,后来孩子说‘妈妈(爸爸)的话不算数’,后来再给孩子说,孩子也不愿意做了,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放家长不靠谱时,怎么能行培养出靠谱的孩子呢?
守信用不是“不犯错”,而是犯错后愿意承担。孩子答应帮家里洗碗却忘了,与其批评,不如说:“我们可以现在补洗,下次记得就好。”让孩子明白:“说了就做”的人,才能被信任;被信任的人,才能拥有更多机会。
第四颗种子
(...)
正善治——教孩子“行得正,守得住”
“正善治”是说要正直,也要守规则。正直是内心的标尺,而规则则是行事的边界,两者缺一不可。
孩子在学校看到同学作弊,回家纠结要不要告诉老师;此时此刻,正是培养“正”的关键。
父母可以问:“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公平吗?你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吗?”让孩子在思辨中明白:正直不是“得罪人”,而是守住自己的底线。
我们既要头顶蓝天,有境界,有爱,有良心,善良,也要脚踏实地,有方法,有规则,有流程,有结果。
——王纪琼
同时,“规则意识”也很重要。按时交作业、排队不插队、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看似琐碎的规则,其实是在教孩子:尊重规则,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就像交通信号灯,不是限制通行,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安全到达。
第五颗种子
(...)
事善能——帮孩子“攒够底气”
“事善能”是说要不断提升能力,这是孩子追逐使命的“硬功夫”。而能力的培养,从来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引出来的”。
孩子学英语遇到瓶颈想放弃,别急着说“必须坚持”,可以陪他拆解难点:“这节课的单词确实比较多,全部掌握确实比较困难,咱们可以拆分一下,分两天或者三天怎么样?”当孩子在小进步中获得成就感,自然会愿意继续深耕。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能力不是天生就有,而是练出来的。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了千次;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经历了无数失败。
这些故事不是告诉孩子“要成功”,而是告诉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一点点变强,就是能力的真谛。”
第六颗种子
(...)
动善时——带孩子“看懂时机”
“动善时”是说要把握时机,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审时度势的智慧。讲这个智慧放到家庭教育中,就是教孩子“该做什么的时候,就认真做什么”。
孩子考试前想先玩再复习,结果熬夜赶工效果差;看到同学学编程,自己也跟风报班,却发现根本不感兴趣。
这些都是“时机错位”的表现。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什么时候背书效率最高?你真正喜欢的事,和现在的节奏匹配吗?”
把握时机,也是懂得“该停的时候停”。
比如孩子固执地想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与其强硬阻止,不如说:“现在条件还不成熟,我们先积累能力,等准备好再试,会不会更顺利?”让孩子明白:等待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其实,这六颗种子,说到底是父母给孩子的“人生铠甲”。“居善地”让孩子有方向;“心善渊”让孩子有初心;“予善信”让孩子有口碑;“正善治”让孩子有底线;“事善能”让孩子有底气;“动善时”让孩子有智慧!
当孩子带着这六份品质走向世界,无论最终的使命是什么,都能走得稳、走得远。而父母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的点滴中,小心浇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