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雪白
时间:2025年8月25日
|前言|
被乐高截胡的“教育时刻”
(...)
放下期待,听见真实
孩子在单词课上每次上台发言都非常积极大胆,至今已经上台十多次了,因此,我认为这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平时在学校班级里缺乏这样的氛围和专业老师的指导,而在这里,他不仅能站在舞台和聚光灯下,逐渐克服面对众人时的紧张,还能得到专业老师的鼓励,从而突破自我、尽情展现自己。我觉得这一切格外有意义和价值!
在我看来,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勇气,远比单纯记忆几个单词更重要。这样的经历让他在英语学习中更有自信、更有成就感,也更容易产生兴趣。
拉长时间来看,也许这几天学到的具体内容他会慢慢忘记,但这份敢于表现的感觉、这段珍贵的经历,很可能会长久地留在他心里……所以,我希望他能从这些方面写下自己的感受,也特别想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但引导完之后,孩子说:“我不想写这个,我今天拼装了兰博基尼(拼装玩具),我要写拼装乐高兰博基尼汽车的故事。”
其实我第一反应还想继续引导:“拼装乐高你都写过很多次了,而这样的英语课是第一次,多值得记录啊!”就在这句话快要出口时,我的觉察突然在线了。
一次对“知足”的顿悟
(...)
那一刻,我戒掉了父母的“贪心”
这时,我想到王纪琼院长在当晚家长培训时所说的话:“家长要学会知足。孩子愿意跟着你来,就已经是进步了!”
“有的孩子连来都不来,咱的孩子来了,你希望他认真听课;他认真听了,你又希望他上台积极发言……很多人对孩子抱有不合理的期待,我们要看清自家孩子的现状。”
对于王纪琼院长的这番话,我深表认同。对有些孩子来说,能来到现场就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了家长很大的面子。如果此时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便是一种不合理的期待。
孩子能来到课程现场,在这里感受、浸泡、耳濡目染,就已经比没来要好得多!
我瞬间醒悟:我这是在干什么?孩子已经积极主动发言了,我却还想让他写这方面的文章。父母有时候确实太贪心了。如果孩子愿意还好,若是不愿意,这样的要求反而可能引发亲子之间的对抗。
孩子说不过父母,可能会把情绪转移到学习上,最终影响学习的状态和效果。
永远把注意力放在自我的觉察上,认命修运,度己达人,只有升级了自我内在的能量,才能摆平世间的一切。
——王纪琼
脑子飞快一转后,我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愉快地答应道:“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孩子也很高兴,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关于拼装乐高汽车的文章。关于这件事情,以下是我的察觉:
自我察觉
(...)
从三方面察觉
不把加分项变成必选项
孩子主动上台发言,本是超出预期的“加分项”,如果硬要他写成文章,就成了强加的“必选项”。
就像孩子爱吃苹果,你非要他每天把吃苹果的感受写成日记,久而久之他可能连苹果都不爱吃了。教育里,“额外收获”的惊喜应该是礼物,而不是把它当作任务。
用孩子的视角算成长账
我们觉得“上台发言”比“拼乐高”有意义,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算账。
但在孩子心里,拼乐高时的专注、完成后的成就感,和上台发言的勇气一样珍贵。成长不是“做我们认为对的事”,而是“做好他当下想做的事”。
刹车比加速更考验家长
教育里,“忍不住想引导”其实是一种“加速欲”——总觉得孩子该按我们的路线走得更快。
但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适时“刹车”——即在忍不住要强迫或否定孩子的选择时,能及时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