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凤喜的三餐四季
时间:2025年9月3日
前言
说来也神奇,这个孩子当天回到家后,很长一段时间眼睛不抽动了。抽动症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
王克老师一对一指导
“王克老师您好!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您。
我
“我在公众场合不敢开口说话,以及在面对孩子跟我抗议的时候,我就非常愤怒会打他。”
我
王克老师
“你知道为什么自己说话不流畅,为什么会有很多怨气吗?”
王克老师
“你小时候可能被要求过多,限制过多,顾虑过多。你总担心自己说不好,做不好。”
“是。”
我
王克老师
“语言本身是一种能量,为什么有的人上完我的课觉得能量满满,大家注意到没,我上课特别的掷地有声。”
王克老师
“我说出去的话是往外走,能量是向外散发的。”
王克老师
“你需要注意你的说话方式——你总是话到嘴边又收回去,说到一半又憋在心里。”
王克老师
“这样的表达模式很容易让人感到焦躁。当然,这其实与你的心理创伤有关,因为你太害怕犯错。”
王克老师
“这源于小时候频繁被否认和忽视,形成了‘否认创伤’和‘忽略创伤’。”
王克老师
“在这期《心理创伤疗愈中级班》的课堂上,我会帮你打通能量阻塞,先从语言表达开始调整。”
“还有一次,我骂了孩子,结果孩子就记住了。”
我
王克老师
“记住,说错了也没关系。如果确实说错了,就坦然对孩子说:‘宝贝,对不起,妈妈刚才生气了,话说得不对。但妈妈下次还会努力好好表达。’你明白了吗?”
“我明白了。”
我
王克老师
“这时候,你应该把孩子抱怀里:‘哎呀,妈妈生气的时候就会说胡话。’先安抚孩子。
王克老师
“当然,经常说那些负能量的话确实不好。”
王克老师
“但更糟糕的是,你把负面的言语说出一半、又压抑回一半在自己心里。这种自我内耗的方式对你伤害更大。你能明白吗?”
“所以,我的情绪是一半发泄出去,一半回到了自己身上。是吗?”
我
王克老师
“是的,我想告诉你的是,你是一个好妈妈。你可能会担心自己说话难听伤害到孩子。”
王克老师
“但像你这样凡事顾虑、反复纠结的人,说话又能难听到哪里去呢?”
王克老师
“我们都是人,人有情绪非常正常。负能量既需要适当消散,也需要合理释放。”
王克老师
“举个例子,骂人其实是一种情绪宣泄,包括打人(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内,如体育运动)也能带来压力的释放。”
王克老师
“而你总是欲言又止,恰恰把自己卡住了。所以,该表达时就表达,该严肃时就严肃。你需要从敢于说话、顺畅表达开始练习。”
王克老师通过案例进行讲解
王克老师
“我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有个上初二的孩子有社交恐惧症。孩子说话声音和蚊子一样,眼睛抽动,在家休学两年。”
王克老师
“于是,我就问他一个问题:孩子,你从小到大和别人打过架没?他说‘没有’。我问他打过人没?他也说‘没有’。”
王克老师
“后来,孩子说别人霸凌他,孩子一生气来了一句:‘你素质怎么这么不好?’我说你这叫骂人吗?”
王克老师引导孩子发情绪
王克老师
“王克老师让你做一件事情,我把胳膊伸出来,你来打我一拳,用尽你全身力气打。”
王克老师
“你不打我,我就打你。你打的越狠,我就越高兴。”
结果这个孩子举着小锤头轻轻的碰了一下王克老师。
王克老师
“你这一拳还不如我闺女打我一下呢。你要是个男人,使劲打!”
这时,孩子比了第一下力气大了一点。王克老师说不够,结果他就站起来“啪”的一下,王克老师的胳膊真是青一块。就这三拳锤下去,感觉有点李逵的感觉。
王克老师
“你记住这种感觉。这才是你该有的力量。”
说来也神奇,这个孩子当天回到家后,很长一段时间眼睛不抽动了。抽动症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
王克老师继续指导
王克老师
“所以,你要把你的能量往外扩。而不是往回走。”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的肌肉不会放松,身体一直紧绷着。”
我
王克老师
“因为你太紧张了,你一定要来线下上课,一定要和我链接。能让你们打三拳的老师也不多。”
王克老师
“那个青春期的小孩,他那三拳下来胳膊真的是青了。他打完之后我问他:‘你是不是把你这么多年的仇恨全给我了?’”
王克老师
“孩子嘿嘿一笑,之前的情绪都消散了。我一定让你们恢复能力,一定让你们活的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