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孩子因为一个打不开的瓶盖、一块拼不上的积木而瞬间崩溃、哭喊、摔东西时,你是否也感到一股无名火直冲头顶,同时又充满了无助和焦虑?
我们本能地充当“消防员”,却发现自己手里的“灭火器”(讲道理、训斥、妥协)要么火上浇油,要么只能换来短暂的表面平静。
海勇老师点破了问题的根源:我们误读了孩子情绪的语言。真正的引导,要求我们从“消防员”转变为“解码员”。
只有当我们听懂他的“情绪方言”,回应方式才会发生根本改变。
提问梳理(节选)
现实问题:儿子面对问题大喊大叫
一直以来,我儿子(9岁半)面对问题就会大喊大叫,甚至抓狂、摔东西。
比如,打不开饮料瓶盖、电视突然看不了、不让他吃零食、不让他玩手机、玩具不会拼装、同学之间有矛盾......
他遇事只会哭闹,从来不会耐心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的应对:不知所措
每次看到儿子这种情况,我当时都不知所措。心想儿子一天天在长大,每次遇到问题就会情绪爆发,这让我内心无比烦躁。
更让我焦虑的是,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提升应对问题的能力。
应对结果:哭声更大
偶尔我会和儿子说:“你可以哭,但哭解决不了问题。”但儿子的声音就越来越大了。
精准提问
当儿子遇到问题或需求未被满足时,应如何引导他管理情绪并解决问题?【希望孩子能管理情绪】
学员提问
“首先,我们需要对‘情绪’进行重新界定。”
“第一,情绪都是情绪者个人的;第二,情绪都是带着信号的;第三,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能量。”
老师金句分析
强烈呼吁大家走进海勇老师研发的《唤醒自驱力》课程,原因是我们习惯于看到并挑剔孩子的缺点、不足,使自己陷入内耗焦虑,就会和孩子发生无尽的冲突、纠缠。
而最强大脑海勇老师能用更专业、更人性化、更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让我们从与孩子的表层对抗中抽离,让问题实现从无解到有解的突破,并且帮助学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稳定内核。
“先说第一个,情绪都是情绪者个人的。所以,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我们最好的应对就是给他提供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急于做出反应,替他的情绪负责。”
情绪都是自己内在状态的表达,谁的情绪谁来负责。
——王海勇
老师金句分析
做区分,明确情绪责任归属
如若不做区分,越俎代庖地替孩子处理情绪问题,不仅会加重我们的情绪负担,也会干扰到孩子的心灵生态,最终导致两败俱伤、陷入负性纠缠。
而做区分,划界限,也为亲子之间实现更健康的联结开辟了道路。
“第二,孩子的情绪一般有三个目的。一是纯粹的宣泄;二是获得被关注的情感满足;三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金句分析
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潜台词”
唯有明晰孩子情绪的目的,学员方能在日常生活中精准洞察孩子的状态与真实需求。
“所以,面对孩子发脾气,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时间、空间。等到孩子平静之后,再引导他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金句分析
给予有效的应对之策
第一
允许并接纳孩子的情绪是前提。如果总想用“灭火器”去强行扑灭孩子的情绪之火,只会让他们逐渐变得讨好、压抑和麻木。
第二
给孩子消化情绪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借助情绪去经历、体验甚至穿越这趟心灵之旅。
海勇老师提出“陪着他”,是因为儿童的情绪虽有正负,却无对错,需要被接纳。
由于儿童的思维认知发展尚不成熟,若留他们独自面对和消化情绪,可能会让他们将负性情绪与自身捆绑,误以为自己不被爱,从而产生被抛弃等负性信念。
第三
跟着海勇老师进行系统性学习,我们一定能明白“情绪是理智的看门狗,只有穿越情绪才能抵达智慧”。
所以,一方面要把握情绪结束后的引导时机,另一方面,要带着孩子走向理性,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事情有个圆满的结束。
“第三,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孩子情绪特别多,说明孩子是一个能量特别强的孩子。”
老师金句分析
学员在自答梳理中提到,自己虽有负面情绪,但不会“一点就炸”,而是通过运动或压抑来处理。
然而,无论是“压抑”还是刻意保持冷静,都表明她并未真正接纳自己的情绪。这种对自身情绪的不接纳,与她无法接纳孩子的情绪出奇地一致。
正如海勇老师在《唤醒自驱力》实学陪伴营中所强调的:“情绪是捕捉内在需求、联结真实自我的‘信使’,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与能量。”
“对这样的孩子,父母需要有更多的包容、耐心和智慧,并且需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老师答疑
老师金句分析
通过层层剖析,海勇老师为学员指明了养育情感丰富孩子的个性化路径:其核心在于家长的包容、耐心与智慧。
我们相信,此次分析必将成为学员理解孩子的“认知拐点”,而这次认知转向,正悄然启动孩子“内在成长”的齿轮。
《唤醒自驱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唤醒家长自身的自驱力,其次才是唤醒孩子的自驱力。
——王海勇
自己,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学员最初的提问是想获得引导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这实际上意味着,她把解决自身焦虑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
而海勇老师在答疑时,则巧妙地将视角引回家长自身,潜移默化地引导她从自身寻求突破,从而帮家长拿回了这份主动权。
《唤醒自驱力》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自己才是答案!”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问题的解决就有了可能与希望!
让我们一起在《唤醒自驱力》课程中关注自己、疗愈自己、养育自己、重塑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