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斌
时间:2025年9月27日
|前言|
学会示弱
(...)
让孩子在被需要中收获价值感
我曾遇到一位全职妈妈,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当当,可孩子却对她十分依赖,甚至有些疏远。
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位妈妈从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后来,孩子的成绩开始向下波动,自我价值感下降,慢慢地出现了厌学的情况。
我建议这位妈妈可以试着向孩子“示弱”。

比如,下班到家后,可以对孩子说:“妈妈今天加班回来有点累,你能帮我把沙发上的衣服叠好吗?”
一开始孩子有些犹豫,但完成后,妈妈立刻拥抱他说:“有你帮忙,妈妈轻松多了,你真是我的小帮手!”
渐渐地,孩子开始主动承担扫地、摆碗筷等小事,甚至还会主动关心妈妈:“妈妈,今天要不要我帮你捶捶背?”

当家长放下“全能”的包袱,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孩子会在“被需要”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不只在学习上,更在生活里。
这份价值感,最终会转化为对家长的亲近与喜爱。
学会欣赏
(...)
让孩子在肯定中建立自信心
有个五年级的男孩,因为成绩中等,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愿和家长沟通。
家长起初也常常批评他“不够努力”,导致亲子关系愈发紧张。
在咨询中,我建议家长刻意去寻找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肯定。

例如,孩子喜欢打篮球,每次打完球回家,家长不再追问作业,而是说:“刚才看你传球特别准,队友都夸你配合得好,你在团队里真重要!”
当孩子主动整理书包时,家长及时称赞:“你今天把书包收拾得这么整齐,做事越来越细心了!”

渐渐地,孩子变得开朗起来,每天放学都会主动和家长分享学校的趣事,态度也从抵触转为亲近。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真诚的欣赏与肯定能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也会让他们因感受到家长的认可,而发自内心地喜欢父母。
提升自己
(...)
让孩子在榜样力量中心生欢喜
一位初中生的爸爸,过去总爱在家刷短视频、玩手机,却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孩子对此十分不满,亲子之间经常爆发争吵。
后来,这位爸爸意识到问题,开始主动改变。每天下班后,他不再抱着手机,而是拿起书本静心阅读。
孩子观察到爸爸的转变,也逐渐受到影响,主动放下手机,跟着爸爸一起看书。

有一次,孩子对我说:“现在我觉得爸爸特别厉害,不仅字写得好,还能跟我分享书里的故事,我越来越喜欢和他聊天了。”
家长的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是孩子最直观的榜样。
当我们保持得体整洁的形象,持续学习、不断提升,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孩子自然会被吸引,从心底喜欢这个不断进步的家长。

亲子之间的“喜欢”,从来不是单向的情感输出,而是父母用智慧与行动赢得的双向奔赴。
放下身段示弱,让孩子感受价值;用真心欣赏,让孩子收获自信;靠自我提升,成为孩子的榜样。
只要做到这三点,就能悄悄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真心实意地喜欢上我们,构建起温暖和谐,沟通无阻的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