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抬头看见阳光
时间:2025年10月3日
前言
在文聪老师的《女性成长必修课》中,有学员针对“小姑子经常不打招呼住我家”这一困扰向文聪老师倾诉。
文聪老师针对这一案例作出的解答,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学员提问
学员
“我的小姑子有段时间心情不好,我老公就把她接到我们家暂住了一段时间。”
学员
“她第一次来我们家的时候,住了半个月;第二次来我们家,没提前跟我说,又住了半个月。”
学员
“她第三次来我们家的时候,也没跟我和我老公说,就直接用密码锁打开门进我们家,又住了半个月。”
学员
“她第四次来,是因为她和她老公吵架,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又去了我们家。”
学员
“我有些生气,于是就和我婆婆说了这件事情。”
学员
“我婆婆说我和我老公是哥嫂,有义务去管小姑子的事。”
学员
“我听着可不舒服,我婆婆还说锁的密码你不能改。”
学员
“如果你改了,我就去把门砍了,你去报警,我也不害怕。”
学员
“婆婆那种颐指气使的样子,让我可不舒服,我觉得这是我的家,我就要改密码。”
学员
“我老公说我格局太小,应该把格局放大一些,我怎么去合理地看待这件事呢?”

文聪老师指导学员
“刚才你一直在强调‘我可不舒服’,在这种不舒服的情况下,你做了什么?”
文聪老师
学员
“我对抗也没用。因为我老公很孝顺,他也愿意去照顾他妹妹。”
学员
“可我觉得让她住在我们家,我特别不舒服。”
学员
“而且,我觉得我做得还挺好的,天天带她出去玩儿,还买好吃的。”
“你不是做得挺好的,你是做得太好了!人都是会得寸进尺的,人的贪欲都是越养越肥。”
文聪老师
“你以为你待她好,她会知足感恩,但恰恰你对她的好,会让她得寸进尺,这是一个边界的问题。”
文聪老师
“虽然,别人在冒犯你的边界。但是,你也在一步步退让你的边界。”
文聪老师
“比如说,从第一次打个招呼,到第二次直接不请自来。”
文聪老师
“第三次,自己密码一输就进了,这是不是一步一步的试探?”
文聪老师
“善良的人,会有一种想法:我去拒绝一个人,我必须要给她一个合理的理由。”
文聪老师
“你应该硬气一些:‘这是我的家庭,我没办法接受别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文聪老师
“如果再这样的话,我会换锁。”
文聪老师
“你婆婆不是说要是换锁就来砍门吗?你就说:‘你要砍门的话,我是会报警的。’”
文聪老师

学员
“我婆婆说就算我报警,她也不怕。”
“那不怕就报啊。”
文聪老师
学员
“关键是我婆婆这样说我,我老公当时也没站到我这边。”
“不需要你老公站,如果你老公能站你这边的话,那是锦上添花。”
文聪老师
“现在他们擅长的一个杀手锏就是‘不讲理’。你去给一个不讲理的人讲道理,你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文聪老师
学员
“我跟我老公说:‘我之所以没有跟咱爸咱妈吵架,是因为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没跟他们吵。’”
“你其实还是在尝试说服对方,目的是让他理解你这么做的原因。”
文聪老师
“你就直接通知他们说:‘我们家没人的时候,她就像回自己家一样,把衣服一换,我接受不了。’”
文聪老师
“然后跟婆婆说:‘如果她再这样,我就会怎样......’”
文聪老师
“这也不叫威胁,而是说到做到,设置好自己的界限。”
文聪老师
“很多时候,并非别人冒犯了我们的界限,而是我们步步退让,总想着顾全大局。”
文聪老师
“总想着在不伤害任何关系的前提下和平解决问题,这其实很难。”
文聪老师
“如果你婆婆拿刀砍门,你真的可以报警。”
文聪老师
“如果你老公要跟你离婚,那也证明你在这个家庭,在你老公心中的地位也就那么回事。”
文聪老师
“只要你在这个家里还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报警保护自己就无可厚非。”
文聪老师
“既然对方已经动了武,你为什么不能捍卫自己的人身安全?”
文聪老师
“况且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敢怎么样。”
文聪老师
“如果你老公因为这件事就执意离婚,那恰恰说明,问题不在你做没做这件事,而是在他们眼里,你本身就没有价值。”
文聪老师
“即使你一味隐忍,也随时可能出局。”
文聪老师

学员
“我能感觉到公婆看到了我学习后的改变。”
学员
“可他们总是‘既要、又要、还要’,我都已经变得这么好了......”
“你不是在为他们变好,他们看见或看不见也不重要。”
文聪老师
“他们看不见,跟你有啥关系?不是说你要变好给谁看,而是你要真的觉得你很好。”
文聪老师
“如果变好只是为了让人看见,那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就成了一场表演。”
文聪老师
“学习的目的就变成了取悦他人,而非提升自我。”
文聪老师
“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一步步地试探并突破你的边界。”
文聪老师
“你可以说:‘是的,我就是格局小,小到甚至懒得为此与你争辩。’”
文聪老师
“非常抱歉,你娶了一个格局不大的妻子。但我既不会为你改变,也不屑于与你争辩。”
文聪老师
“所以,再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我会换密码锁。因为,这是我的家,我得有些主体意识。”
文聪老师
“刚刚听你说了好几遍‘我可不舒服’,但是你没有为你的不舒服采取任何行动。”
文聪老师
“只是跟老公发发牢骚,是吧?”
文聪老师
学员
“是的,我觉得我去拒绝小姑子我有点做不到。”
“做不到就受着,只有这两个选择,‘受着’也是一个选择。”
文聪老师
学员
“我就觉得小姑子脸皮可厚。”

“她厚脸皮是她的事儿,你允许她在你这儿厚脸皮,这是你的事儿。”
文聪老师
“如果下次她还是没有告诉你,就直接进你们家。”
文聪老师
“你就明确地告诉她:‘我不习惯我们家没人的时候有人登堂入室。’”
文聪老师
“你总得迈出这一步,否则,只会拖拖拉拉过一辈子。”
文聪老师
学员
“主要是我公公婆婆把所有的压力都压到我们两口子身上了。”
“还是那句话,关键在于‘课题分离’,婆婆希望你去照顾小姑子,我们首先要分清这是谁的课题。”
文聪老师
“她认为你们必须承担这个责任,你想一想,最终的结果真正由谁来承担?”
文聪老师
学员
“婆婆的意思就是我们俩去承担。”
“你别说她的意思,你要是服从了她的意思,那照顾小姑子这个责任归谁?”
文聪老师
学员
“肯定归我呀!”
“你想不想承担?”
文聪老师
学员
“我不想。”
“不想,为什么要接?”
文聪老师
学员
“可能是我很在乎周围人对我的评价。”
“她可以一直欺负你、冒犯你、不讲道理,但问题的症结在于:是你允许她这么做的。”
文聪老师
“她做什么是她的事,但你允许与否,是你自己的权力。”
文聪老师
“善良的人常犯一个错误:当边界被一次次突破时,我们总是选择忍耐。”
文聪老师

“直到忍无可忍时,才猛烈爆发,让所有人都知道是对方不讲道理。”
文聪老师
“往往结果就是,在该反击的时候你毫无作为,为一件小事爆发时,还给了对方把柄。”
文聪老师
“而你的反击在外人看起来就像无理取闹。”
文聪老师
“以前,有一个学员跟我连线,说她大姑姐天天冒犯她,给她气得不得了。”
文聪老师
“然后她过生日,她大姑姐拎着蛋糕去找她了,她那会儿正在气头上。”
文聪老师
“这个学员就很生气地说:‘你拿着你的蛋糕走,我不要你这个蛋糕。’”
文聪老师
“后来,她大姑姐拿这个大做文章。”
文聪老师
“还对外说:‘你们见过这种兄弟媳妇没?我去给她过生日,她连我带蛋糕一块儿给撵出来。’”
文聪老师
“结果,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个学员不识好歹。”
文聪老师
“于是,我就跟这个学员说:‘你大姑姐在挑衅你的时候,你不作为。人家拿着蛋糕来了,你气哼哼的。’”
文聪老师
“你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
文聪老师
学员
“好的,我明白了,谢谢文聪老师!”
我的察觉
这个案例我之所以整理得这么清晰,是因为我觉得我的性格和这个学员的性格很像。
虽然我没有碰到这样的事情,但是,如果我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可能也会和这位学员一样纠结,宁愿委屈自己让自己难受,也不想得罪别人。

我总觉得学习后,我们面对这样的事情应该心胸更宽广、更大度才对。今日文聪老师的这番话也给我上了一课。
·我们学习了,不是变好给谁看,是我真的觉得我很好。
·要守好自己的边界,别人冒犯我们的边界的时候,我们不能退让边界。
·善良的人总有一种想法:拒绝一个人的时候,必须要给她一个合理的理由。其实,不需要任何理由!
·不能和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