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0371-55550996微博微信在线咨询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发表时间:2025-10-21 16:42:07 阅读次数:

 

 

作者:叶雪白

时间:2025年10月19日

 

 

 

前言

 

 

 

今天,小宝正准备写周日作业,却突然发现有一部分作业落在学校,没带回来。

 

像这样小小的意外也许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出现,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

 

 

三类家长,三种回应

(...)

 

 

当孩子犯错时,你的选择是什么?

 

在家庭教育中完成升级的家长,善于将每一个问题转化为宝贵的教育契机。

 

要么借此提升孩子的能力,要么以此收获更紧密的亲子关系。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而尚未找到方法的家长,很可能会把教育孩子的机会变成一次指责孩子的机会,让家庭陷入指责与内耗的循环当中。

 

成为孩子的教育观察者、教育引领者和教育回应者。

——王纪琼

 

所谓“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当问题出现时,我们首先要问自己:这究竟是 “修理”孩子的时机,还是一个真正 “教育”孩子的机会?

 

以下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家长的应对方式。

 

 

...

 

 

第一类家长

(...)

 

 

批评指责型

当孩子发现作业忘在学校时,家长立刻火冒三丈。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放学前要检查书包!像你这样不操心,将来能做成什么事?我看你就是故意的,不想写作业是吧!”

 

这类家长陷入了“问题归因”而非“问题解决” 的误区。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1

 

混淆行为与人格

家长将孩子一次偶然的“忘作业”行为,直接上升为孩子的人格定性——“粗心”、“不负责任”。

 

这种贴标签的行为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我就是个粗心的人”的负面自我认知。

2

 

情绪宣泄代替教育

家长的批评,与其说是帮助孩子指正错误,不如说是自身焦虑与愤怒的宣泄。

 

这无法帮助孩子避免再犯,只能让孩子感到恐惧。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3

 

削弱求助能力

这种指责的沟通方式关闭了亲子对话的通道。

 

孩子未来遇到困难时,会因为害怕被家长指责而选择隐瞒,而不是向父母求助。

 

 

...

 

第二类家长

(...)

 

 

焦虑包办型

 

孩子的作业落在学校,家长比孩子还急:“哎呀!这可怎么办呢?明天老师就要检查了!你快想想到底是不是放学校了?”

 

“要不我给你班主任打电话问问!算了,算了!我现在开车去学校一趟,看看能不能拿到,你下次可不能再这样了!”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整个过程中,家长风风火火,孩子反而成了一个不知所措的旁观者。这类家长陷入了“责任感剥夺” 的误区。

 

从今天起,我要做我们家的定海神针。不慌乱、不焦虑、不难受、不指责、不痛苦、不纠结。

——王纪琼

 

1

 

越位与包办

家长用自己的焦虑行动,取代了孩子本应承担的责任。

 

于是,孩子失去了体验后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

 

养成依赖心理

孩子会形成“遇到问题总有爸妈兜着”的思维,难以培养出真正的责任心和独立性。

 

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是“为了避免父母的唠叨和麻烦”,而非源于“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的自主意识。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3

 

传递无力感

家长的大包大揽,本质上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行,没有我,你处理不好任何事情。”

 

家长大包大揽的行为会削弱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家长亲手剪断孩子的翅膀,还怪孩子不会飞翔”,这句话听起来很扎心,但我们替孩子包办一切的行为,不正是如此吗?

 

 

...

 

 

第三类家长

(...)

 

 

冷静赋能型

孩子说作业忘在学校了,家长选择了冷静面对——没有代替他解决,也没有批评指责。

 

因为他们深知,空洞地指责“粗心”无济于事,理解背后的原因才是关键。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家长耐心倾听孩子的复盘:“我怕忘东西,特意把作业装进了大书包。但后来觉得东西不多,就没背......” 

 

家长倾听孩子诉说原因,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支持。

 

随后,家长询问孩子“该怎么办”时,孩子主动提出让爸爸带他去学校拿,并分析了学校的开门时间。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在整个过程中,家长让孩子全程主导,自己只从旁配合。这样,孩子不仅复盘了事件经过,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接受孩子不完美

家长们要坚信,我们养育的是一个正常的、会犯错的孩子,而不是一个永不失误的圣人。

 

将心比心,我们自己也常忘带钥匙、忘带文件。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容忍孩子犯错呢?

 

这背后往往是“完美主义”心理在作祟——我们渴望一个完美的孩子,其根源往往是希望通过这份“完美”,来证明自己是成功的父母。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2

 

犯错是学习的机会

家长应将孩子犯错视作一个绝佳的“教育时机”,而非单纯的“麻烦”。

 

家庭,本应是孩子犯错成本最低的安全港湾。我们理应给予孩子犯错的空间——作业忘带了,跑一趟去拿便是。

 

有的家长宁愿花时间指责孩子,可有这功夫,问题早已解决。

 

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分清:你究竟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发泄情绪?

 

 

...

 

 

“和善而坚定”的教养智慧

(...)

 

 

如何让孩子从“逃避”走向“担当”?

 

那有的家长又担心了:如果不批评孩子,他就不长记性,下次还不上心怎么办?

 

这种想法源于一个常见误区,即认为“恐惧”和“痛苦”是驱动进步的唯一动力。

 

事实上,外在的批评与惩罚只能带来短期的、被动的约束;而真正能让孩子牢记于心的,是其内在萌发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1

 

减少“逃避”心态

孩子因为害怕被责骂,会将精力用在“如何隐瞒错误”或“如何推卸责任”上,而不是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家长情绪稳定地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正是在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担当”能力

孩子会从这次经历中总结:“下次我一定要检查好书包,无论如何都把大书包背上,因为跑这一趟太耽误时间了。” 

 

这个结论是孩子自己得出的,远比我们强加给他的要深刻得多。

 

作业忘带,家长比娃还急?——包办型父母养出“巨婴”,赋能型父母养出“强者”

 

3

 

从“要我负责”到“我要负责”

孩子一旦感受到被信任与支持,并通过自身努力解决了问题,便会体验到一种掌控感和成就感。

 

这会激励孩子主动管理自己的事务,因为他想再次感受那份“我能行”的力量。

 

这正是现代家庭教育所倡导的“和善而坚定”的典范:用和善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和错误,用坚定引导他承担了行为的后果。

 

在孩子犯错后,家长没有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赋能于他,让他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

 

这看似“多费了功夫”,实则是在孩子心中埋下了责任、担当与解决问题的种子,其价值远比一次完美的作业重要得多。

 

 

咨询热线:0371-55550996

COPYRIGHT © 2020 心时代父母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1889号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