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问镜心
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前言|
从内观到生命唤醒
(...)
三次洗礼,一场修行
回首第33期导师班,那是我生命中的心灵启蒙。
王纪琼院长带领我们一砖一瓦地建设“心灵花园”,在觉察中,我第一次真正学会了内观,也第一次领悟到: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唤醒与共振。

在第34期的千人导师班里,王纪琼院长将“导师班的鹰”这一意象层层剖析,如庖丁解牛般深入肌理。
那一刻,我不再只是听见,而是真正看见了“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践行路径。
它关乎关键时刻的承载,是全然接纳的胸怀;它关乎精准的托举,是恰到好处的扶持;它关乎有力的推动,是赋予勇气与方向的智慧。

今日,我走进第35期导师班的现场,而我也确实不虚此行!
上午的影像重温,让记忆在光影中再度鲜活;下午梁敏老师的倾情分享,字字句句皆发自肺腑,感人至深;晚上纪琼院长与学员的对话,则在轻松幽默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在笑声中顿悟。

这一切,都让我一次次与自我深度链接,与同伴心灵共振。
我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被智慧与能量“泡透了”的感觉——那是一种从外到里、彻彻底底地浸润与滋养。
学以致用破困局
(...)
从“知道”到“做到”的修炼
在第35期导师班的课堂上,王纪琼院长一开场便直奔主题,系统阐述了“家庭生态建设”的整体脉络。
从原生家庭的溯源,到新生家庭的构建,再到未来家庭的规划;从个人成长的战略布局,逐步延伸至家庭与家族的长期发展......

这段讲解让我深刻认识到:“钱、法、人”三大核心系统是支撑一个家庭良性运转的根本,而那句“顺者人,逆者仙”更揭示出成长路径的本质。
在下午的案例分析环节中,王纪琼院长以“空洞理论”解读情绪背后的心理缺口,用“歪脖子树理论”比喻长期行为模式的固化与调整可能。
与道同行,以术先行。
——王纪琼
我不仅从中领悟到沟通技巧的精妙,更真切感受到纪琼院长那份稳定的内核力量与通透的人生智慧。

当王纪琼院长问出那个一直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关键时刻却用不上”时,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心与行未能合一,是输入过多而行动不足。
从今天起,我要让“行动”匹配“认知”,用“输出”夯实“输入”,在奔跑中调整姿态。
破局 · 见证 · 前行
(...)
从忐忑到从容,见证生命成长
晚课带给我的感受,唯有“震撼”二字可以概括。
沉稳从容
我震撼于王纪琼院长那份由内而外的沉稳从容,仿佛任何风浪都无法扰动他的内核。
思维破壁
我震撼于王纪琼看似简单却直指人心的犀利三问,每一问都像一束光,照见了我思维中不曾审视的盲区。

知行合一
我震撼于王纪琼院长随之给出的周密系统解决方案,既有战略高度,又有落地的路径。
内圣外王
我更震撼于王纪琼院长整个过程中所散发的强大而温和的能量场,那是一种不言自威的生命影响力。
内心笃定才可以往前走。
——王纪琼
就在那一刻,一股坚定而温热的力量从心底涌起:我要这样笃定地跟随,全情投入地践行。
我相信,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终将走向属于自己的强大。
破茧成蝶
(...)
前路仍长,但我不再慌乱
从石家庄《家庭生态课》上初次担任辅导师的忐忑,到《导师班》上再度肩负此任的从容;从过去因内心怯懦而回避交流,到如今能够勇敢地表达自我。
原来真正的成长,是战胜了过去的自己。

当组员们竖起大拇指肯定我的分享,当家人称赞我情绪更稳定、思维更清晰时,那份成就感无以言表。
我深知前路尚长,但已不再慌乱。面对问题,我能稳住自己,运用所学,将每个挑战转化为成长的教材。
相逢虽晚,恰逢其时。
成长之路漫漫,而我步履从容,因深知未来仍可与纪琼院长共赴心灵之约。
我坚信,终将在路上遇见那个光彩熠熠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