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0371-55550996微博微信在线咨询

“你当初怎么打我,现在我就怎么打妹妹!” 女儿咄咄逼人,这位母亲该怎么办?

发表时间:2025-11-01 15:23:07 阅读次数:
 

 

作者:刘伟

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前言

 

“文聪老师,您好!我有两个女儿,以前我没有学习家庭教育的时候,经常对大女儿指责,粗暴对待。”

 

“昨天晚上,大女儿突然跟我说她小时候想过去死,但觉得死了对不起我,我也不知道怎么接孩子的话,只能说‘以前妈妈确实不懂,心里也挺难受的......’我该怎么办?”

 

一位学员无奈地求助文聪老师。

“你当初怎么打我,现在我就怎么打妹妹!” 女儿咄咄逼人,这位母亲该怎么办?

 

 

 

文聪老师指导学员

 

 

文聪老师

“我在课上讲过,我们既要着眼未来,也要允许孩子倾诉过去。”

 

文聪老师

“你可以问问孩子:‘当初哪件事,让你觉得妈妈做得特别不合适?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文聪老师

“先让孩子把积压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再告诉她:‘妈妈现在也在努力学习,希望能更好地和你相处。’”

 

文聪老师

“你能把这些说出来,对妈妈来说就是一份宝贵的礼物,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文聪老师

“谢谢你,妈妈以后会注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你当初怎么打我,现在我就怎么打妹妹!” 女儿咄咄逼人,这位母亲该怎么办?

 

 

 

 

文聪老师的“四不原则”

 

 

当孩子控诉过去时,要做到“四不”

 

1

 

不捂嘴

让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诉也是一种疗愈。

2

 

不解释

不要对孩子说自己“当时忙”或者“因为妈妈没学习才会这样”之类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试验品,妹妹却能享受好的教育结果。

3

 

不否认

不要说“不记得当时的事”,这会让孩子觉得你不重视她的感受。

4

 

不愧疚

不要一味说“对不起”,显得很软弱,也给不到孩子力量。

 

做到以上四点,为孩子创造倾诉的条件。如果孩子仍深陷于过去,我们需要引导她关注现在与未来。

 

“你当初怎么打我,现在我就怎么打妹妹!” 女儿咄咄逼人,这位母亲该怎么办?

 

可以这样问:“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对待两个孩子?” 从她的回答中,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她内心对母亲的期许。

 

此时,您可以向她表明:“妈妈会从此刻开始,努力向你描述的方向靠近。”

 

 

 

 

坚守“两个不”原则

 

 

安全感,源于界限,成于坚定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可能会说极端的话。

 

比如, “你想让我原谅你?当初怎么打我,现在我就怎么打妹妹” 或者 “当初把我送回老家,现在也把妹妹送回老家,我才原谅你......”

 

“你当初怎么打我,现在我就怎么打妹妹!” 女儿咄咄逼人,这位母亲该怎么办?

 

这时,我们要坚定地告诉孩子:“我不会通过伤害别人解决问题(比如当初怎么打你就怎么打妹妹),更不会用一个错误弥补另一个错误。”

 

这种持续的“温和而坚定”,能给予孩子巨大的安全感。

 

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孩子看到爸爸、叔叔、伯伯他们整天喝酒,就说他们也不会教育孩子,却还盼着孩子结婚生子,延续传统。”

 

学员

“还说自己以后也不想结婚生孩子,她觉得不会教育孩子的人,生孩子就是给国家增加负担。”

 

学员

“于是,我就跟孩子说:‘咱管好自己就行了。’我不知道这样回复孩子对不对。”

 

学员

 

文聪老师

“孩子是在表达情绪,她也不见得真的不想结婚,只是带着情绪说气话。”

 

文聪老师

“你不能只跟她讲道理,虽然道理没毛病,但她想要的不是你的道理。”

 

文聪老师

“孩子有这样的观点,是带有情绪的,你要允许她表达情绪。”

 

文聪老师

“你可以说:‘虽然我希望你未来有家庭、爱人、孩子,但如果你觉得单身会让你生活得更好,我尊重你的想法。’这样你和孩子之间就没有对抗了。”

 

文聪老师

“只要不害人不害己,孩子的想法都要尊重。”

 

文聪老师

“因为人的想法随时会变,不要因为她现在说不结婚,就非得说服她结婚。”

 

文聪老师

“假如,你问孩子:‘你不结婚到老了怎么办?’孩子可能会说:‘我去养老院。’”

 

文聪老师

“就像我儿子也说过自己以后不结婚,不要孩子。”

 

文聪老师

“我跟他说尊重他所有的生活方式,如果以后遇到喜欢的人想结婚了,也不用兑现17岁时说的承诺。”

 

文聪老师

“因为承诺只代表当下想法。”

 

文聪老师

“所以,孩子不管说什么,都是当下的想法,没必要非得跟她理论。”

“文聪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我和女儿发生矛盾时,她现在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学员

“因为她研究生毕业了,读书比我们多,感觉是她在引领我们,我都没力量和理由说服她。”

 

学员

 

文聪老师

“咱们不是要去说服她,我在课堂上讲过,划清边界就行。”

 

文聪老师

“你可以跟她说:你研究生毕业了,可以自由做想做的事,不用担心我和爸爸,我有能力解决我和你爸之间的问题。”

 

文聪老师

“哪怕在爸爸面前表现得弱一点,也是我的选择,这是我和你爸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文聪老师

“让孩子放心做自己,不操你的心,就是对她最好的爱。”

“她觉得我们自己处理不好,总像‘父母’一样操心我和她爸。”

 

学员

 

文聪老师

“这是家庭中出现‘小大人’三角化和‘小恶魔’的情况,课里都讲过。”

 

文聪老师

“好好听课学习,就能明白其中的逻辑。”

 

 

 

 

问题是锁,逻辑是钥匙

 

 

让角色归位,让问题消散

 

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持续学习,就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王纪琼院长说:“有时候,清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未能洞悉问题的底层逻辑就急于求成,往往不得其法。

 

“你当初怎么打我,现在我就怎么打妹妹!” 女儿咄咄逼人,这位母亲该怎么办?

 

举个例子:当你觉得孩子不尊重你时,若不明白原因,便无从下手。

 

而一旦理解了背后的底层逻辑——需要将她从“小大人”的角色中释放出来,让她回归孩子的位置,并由我们自己来承担和解决“大人”的问题。

 

那么,真正的尊重便会自然回归,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你当初怎么打我,现在我就怎么打妹妹!” 女儿咄咄逼人,这位母亲该怎么办?

 

 

 

 

知识点总结

 

1.“四不原则”——不捂嘴、不解释、不否认、不愧疚,后续引导向未来。

 

2.若孩子说极端的话,要学会明确表达

·我不会通过伤害别人来解决问题。

·我不会用一个错误弥补另一个错误。

 

3.只要不害人害己,孩子的选择都要尊重,接纳了就烟消云散了。

 

 

咨询热线:0371-55550996

COPYRIGHT © 2020 心时代父母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1889号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