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爱北京
时间:2025年11月5日
|前言|
那声怒吼,敲醒了我
(...)
在怒吼中找回“定海神针”
听到妻子的责备,我起初选择了沉默。
当她第二次重复那些话时,累积的情绪终于决堤,我忍不住反驳道:“为什么你总是盯着不好的地方?难道就不能看看好的地方吗?”
妻子立刻回应:“你看,花了那么多钱去学习成长,这才好了几天,又原形毕露了吧!”

她的话像一记警钟,在我心中久久回荡。
那一刻,我想起了昔日的曾国藩,他坚持每日自省,将自己剖析得淋漓尽致,在反省后迅速修正改进。为何他能做到,而我却总是困在情绪的牢笼里?
在这片刻的静默中,我渐渐明白:真正的成长,从来不在于是否发生争吵,而在于争吵之后,我们能否回归理性,愿意重新审视自己。
学习与成长,不是为了变成另一个人,而是为了在每一个即将爆发的瞬间,为自己多留一份自省的空间,为关系多留一丝理解的余地。

也许下一次,当情绪再度来袭时,我可以先耐心听完她的话,而她,也能真正感受到被理解。毕竟,婚姻不是战场,而是两个人共同修行的道场。
在这里,每一次冲突都可以成为成长的契机,每一次反思都能让心灵更加清明。
提升自己临时状态下觉察能力。
——王纪琼
只要我们愿意在争吵后依然保持对话,在情绪中依然坚持自省,就能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属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我的察觉
(...)
主要有以下七点
于是,针对刚刚发生的事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自己问题还挺多,主要有以下七点。
困于表象,未得全局
我只顾眼前换被罩的琐事,却未能跳脱出来审视全局。若不能登高一步,又如何望得远、看得清?
以己度人,实为自私
我凭自身感受断定薄被足够,却未体察爱人是否觉得冷。这不正是她所指的自私吗?
问题明明存在,我却不愿直面,无异于掩耳盗铃。

心浮气躁,自乱阵脚
未能保持冷静,根源在于内心失守。“定海神针”本在手中,紧要关头却任其滑落,实属不该。
从今天起,我要做我们家的定海神针。不慌乱、不焦虑、不难受、不指责、不痛苦、不纠结。
——王纪琼
听而不闻,心含对抗
我未全然倾听她的要求,反而心存抵触。
事情尚未理清便仓促行动,未能留出半分思考与回旋的余地。

浮于表面,未探本质
我既未深究事情背后的真实需求,也缺乏洞察关键的眼光,更未寻得妥善之法。
归根结底,仍是缺乏直面真相的勇气。
根基不固,空谈何益
若连前五点都未能践行,所谓解决问题不过是纸上谈兵,终将贻误时机、徒增烦恼。
爱未满溢,何以润人
我自身的内心能量尚且不足,又何以温暖他人?
今后当多些自我肯定、真诚认可,唯有先浇灌好自己的心田,才能让爱自然流淌,滋养身边之人。
从自省到前行
(...)
她用不离不弃照亮我的修行路
今日之事,令我深有感触。我庆幸自己的觉察力正在提升——虽未至顿悟之境,却已能在细微处自省,这份进步本身便值得珍视。

此刻,我不禁想起王纪琼院长在《人生规划导师班》中所说的:“人生百年,十有八九不易。我们需要一种将不如意之事朝着积极方向解读的能力,这便是‘改译的力量’。”
人生在世一百年,十之八九是不容易的,我们需要有一种把不好的事情朝着好的事情的方向上改变翻译的能力——导师班称之为“改译的力量”。
——王纪琼
我更深感幸运,今生能得爱人如此深厚的爱。她以不离不弃的陪伴,时刻警醒、鞭策着我,如明镜般照见我的不足,助我改过前行。

唐太宗得魏征,成就一代盛世;我今生得此诤友贤妻,实为毕生之福。
愿我时时砥砺内心,在修行路上坚定前行;坚信点滴功夫不息,终将点亮心灯,照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