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0371-55550996微博微信在线咨询

“你为什么只看见我丢掉的10分,却看不见我拼来的90分!”——一个孩子的悲愤怒吼

发表时间:2025-11-11 12:42:15 阅读次数:

 

 

作者:王宁

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前言|

 

 

 

作为一名成长咨询师,我在咨询中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拿着试卷,指着丢失的10分,分析哪里不该错;而孩子低着头,心里想的却是“我已经拿到了90分”。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的成长绝非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一条充满波峰、波谷,迂回曲折的螺旋线。

 

“你为什么只看见我丢掉的10分,却看不见我拼来的90分!”——一个孩子的悲愤怒吼

 

他们像一棵正在成长的树,需要时间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

 

然而,许多父母却期望这棵树能按照预设的图纸,笔直、均匀、毫无瑕疵地长成参天大树。

 

 

 

...

 

 

当“完美”挡住了“进步”

(...)

 

 

别为“标准”熄灭了创新的火种

 

那个解出五道难题却错了两道基础题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是“粗心大意”;而从成长规律来看,孩子或许正处在思维跃迁的瓶颈期,将更多认知资源投入到复杂问题的思考中。

 

那个写出三百字作文、文笔稚嫩的孩子,可能只得到“结构松散、字迹潦草”的评价;而那一点灵光闪烁的创意,恰恰是未来写作能力最重要的火种。

 

“你为什么只看见我丢掉的10分,却看不见我拼来的90分!”——一个孩子的悲愤怒吼

 

 
 

案例讲解

 

我曾辅导过一个家庭:女孩名叫小雨,成绩稳定在班级中上游,唯独数学是短板。

 

她的父亲是位工程师,做事力求精准。每次辅导作业,他都会立即指出小雨的解题步骤哪里“不标准”、书写哪里“不规范”。

 

犯错是孩子的正常体验。

——王纪琼

 

结果,小雨的数学成绩不进反退,甚至发展到一上数学课就肚子疼。她父亲困惑地问我:“我把我所有最完美、最准确的方法都教给了她,为什么她反而学不会了?”

 

“你为什么只看见我丢掉的10分,却看不见我拼来的90分!”——一个孩子的悲愤怒吼

 

我反问他:“您是在培养一个能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孩子,还是在打造一个完美无瑕的解题过程?”这位爸爸听后,陷入了沉默。

 

当父母执着于“完美”时,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以下三种模式。

 

 

...

 

 

不要陷入“完美”陷阱

(...)

 

 

完美主义有时会扼杀成长

1

 

焦点错位

父母的注意力永远在孩子“缺失”的那部分——丢掉的分数、做错的题目、没达到的标准。

 

而孩子努力获得的成果、展现出的潜力,则被视为“理所应当”。

2

 

恐惧驱动

沟通中充满了灾难化思维“如果不…就会…”的警示。

 

孩子学习的动力从内在的“好奇与探索”转变为外在的“批评与失败”,这种基于恐惧的学习,毫无韧性可言。

 

“你为什么只看见我丢掉的10分,却看不见我拼来的90分!”——一个孩子的悲愤怒吼

 

3

 

剥夺自主

为了达到完美结果,父母会过度介入,从学习计划到解题方法,全部包办。

 

这无异于剥夺了孩子通过试错、反思而获得真正学习能力的机会。

 

孩子接收到的核心信息是:“现在的我,是有缺陷的、不合格的。” 

 

当孩子们出问题,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去指责他们,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教会他们正确的做人和做事的方法上来。

——王纪琼

 

为了逃避这种糟糕的自我感受,孩子要么陷入拖延和逃避,要么发展出极端的完美主义,因害怕不完美而不敢尝试任何有挑战的事情。

 

那么如何从“追求完美”转变为“支持完善”呢?

 

 

...

 

 

将“追求完美”转变为“支持完善”

(...)

 

 

一共有三个转变

 

1

 

重新定义“进步”

· “昨天这道题你完全没思路,今天已经能列出第一步了。”

 

· “这次考试虽然总分没变,但卷面整洁了很多,这说明你的态度更认真了。”

 

· “我注意到你今晚自己用了新的记忆方法。”

 

“你为什么只看见我丢掉的10分,却看不见我拼来的90分!”——一个孩子的悲愤怒吼

 

2

 

建设式反馈

· 把“你这步又做错了!”换成“我们来看看,是哪个理解上的小障碍让我们卡在这里了?”

 

· 把“字写得太乱了!”换成“如果字迹更清晰一些,是不是能帮助自己在检查时减少失误?”

 

· 把“你要更努力!”换成“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吗?”

 

“你为什么只看见我丢掉的10分,却看不见我拼来的90分!”——一个孩子的悲愤怒吼

 

3

 

做孩子的“安全基地”

父母最重要的角色,不是拿着“鞭子”驱赶孩子走向“完美”的监工,而是当孩子在外界受挫、感到疲惫时,可以随时退回并获得能量和安慰的“安全基地”。

 

一个被无条件接纳的孩子,才拥有面对困难、不断完善的勇气。

 

 

...

 

 

看见优点,静待花开

(...)

 

 

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我们再次回到小雨的案例,我建议她的父亲尝试找出三个女儿在数学学习上展现出的优点,哪怕再小。

 

比如,“今天你主动多做了半页计算题”、“这个几何辅助线你想的角度很独特”。

 

起初,这位父亲觉得很困难,因为他总是习惯性地去寻找“不完美”。

 

“你为什么只看见我丢掉的10分,却看不见我拼来的90分!”——一个孩子的悲愤怒吼

 

但坚持了几周后,他告诉我:“我第一次发现,当我不再紧盯着错误时,才真正‘看见’了女儿在思考时的专注和韧性。

 

家庭氛围的缓和,也让小雨逐渐放下了对数学的恐惧,虽然她最终没有成为数学天才,但她找回了学习的信心,成绩也稳步提升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水平。

 

鱼生活在水中,人生活在文化中,孩子生活在家庭氛围中。

——王纪琼

 

教育,本质上是“农业”,不是“工业”。

 

“你为什么只看见我丢掉的10分,却看不见我拼来的90分!”——一个孩子的悲愤怒吼

 

工业追求标准化、无瑕疵的完美产品;农业则是尊重每一颗种子的内在规律,提供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静待花开,也接纳每一朵花的独特姿态。

 

 

感悟

当父母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才能真正“看见”那个走在“不断完善”道路上的孩子。

 

看见他的坚韧,欣赏他的独特性,并为他的每一次微小进步而由衷欣慰。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更充满力量!

 

咨询热线:0371-55550996

COPYRIGHT © 2020 心时代父母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1889号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公司